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怎么回话,干啥啥不行吃啥啥都不剩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20:10:43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责任编辑:姚远

今天的长征副刊版的《士兵面孔》专栏,不仅给您带来了硬汉特种兵曹阳的故事,还有潜水员丁建新、“鹰眼”狙击手李能和低学历的“靶专家”马俊强的故事。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怎么回话,干啥啥不行吃啥啥都不剩意思(1)

特种兵曹阳

死磕到底是硬汉

■陆 超 曾宪发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怎么回话,干啥啥不行吃啥啥都不剩意思(2)

“换作你,敢不敢挑战?”一场战术射击演练,要求依次用狙击枪、步枪、手枪,20发子弹击中20个目标,台下几名神枪手也心里没底。

“行动!”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20米高的攀登楼顶传来阵阵狙击枪清脆的射击声,子弹划破宁静,打得远处的氢气靶“嘭嘭嘭”爆响。

紧接着,只见一个黑影从楼顶站了起来,手握攀登绳一跃而下。在纵深300米的射击场,他从近处打到远处。随着声声瓶、盘、板的爆裂声,目标开始流水作业似的被击中。

“百步穿杨,这人是谁?”台下的官兵看得过瘾,拍手称绝。

“曹阳,全军特等狙击手!”连长潜正介绍说,别看曹阳其貌不扬,却是个喜欢死磕到底的狠角色。

新兵刚下连,曹阳赶上旅里尖子大比武。作为新兵中的器械能手,他每天做200多个单双杠备战。由于训练过猛,砸断了鼻梁骨,摔折了手掌骨。考核这天,曹阳鼻梁上打着石膏、手上缠着绷带上场,好不惹眼,可一上杠居然成了“杠上飞”,轻松拿下第一。

“左脚跟受伤,右脚大拇趾肌腱拉伤。你的筋骨是什么造的?”那次岗位练兵大比武结束,军医看着曹阳的脚,震惊不已。原来,曹阳和一位尖子较上了劲,在进行四百米渡海登岛障碍时,从5米高的晃动平台跳下,紧接着进行武装五公里考核,以17分21秒的成绩夺冠。

喜欢死磕到底,曹阳身上留下多处伤疤,最长的一处在胳膊上有10厘米长,像蜈蚣似的。他说,“伤疤是军人最美的勋章。”不过,这个硬汉也有怕的时候,一次荒岛生存,压缩饼干加凉水,吃得肚子不运转,回来住院查了半天,不知啥毛病。

“肠里检查有阴影,不排除是肠癌。”几名军医的会诊,让他整夜睡不着。结果出来,排除了癌疑。听说病情不严重,他的脸上立马阴转晴,打起背包就要走。主治医生不放他走。他却签下一张生死状,按了个红手印递上去,“我可以回集训队挂点滴,晚几天就赶不上参加全军城市反恐骨干集训了。”

走进反恐集训队的曹阳,又开始玩命。在解救人质训练中,一个简单的手枪掏枪动作,曹阳反复训练上百次,战术手套磨坏了3副。3个月下来,他精通了城市反恐20多个专业技能,在考核中将不少反恐尖子挑落马下。

“小伙子,怎么不悠着点啊?”一次,上级首长来旅观摩机降突入建筑物课目,曹阳第一个跃出机舱,侦察、搜索、射击,招招毙敌。演习结束,他倒在训练场动弹不得,原来,腰肌劳损和尾椎骨疼的老毛病犯了。“搭弓上箭,不得不发呀!”曹阳说道,“我还纳闷,前几天没啥症状呀。”

“砰!”随着最后一颗子弹出膛,战术演练射击落下帷幕,如大家所料,曹阳把20个目标打得一个不剩。

“又挂彩了?”曹阳走下场来,连长被他鼻子上的血吓了一跳,仔细一问才知,他在应用速射步枪换手枪时挂了彩。原来,步枪射击完毕向后甩枪时动作太快,准星钩到了鼻子,鲜血直流。上士查宏帅说:“曹阳,鼻子伤成这样,手枪还能打得准,有两把刷子!”

没想到,曹阳捶得胸脯咚咚响叫了起来:“特种兵咋能没点挑战精神,打仗时受点伤就退出战场了?关键要看这筋骨过不过硬!”说罢,又抹了一把鼻子,脸上被鲜血染红一片。

尖刀越磨越利

■曹 阳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特种兵就是一把尖刀,越磨越锋利。

潜水员丁建新

极限“下潜”

■王亚林 张 滨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怎么回话,干啥啥不行吃啥啥都不剩意思(3)

海区天气骤然恶劣,海水流速增至2.2节,远超潜水作业极限。

只听“咚”的一声,上士丁建新毅然从5米高的船艏,手握引缆纵身跳入海中。此时,实兵演练任务停滞在救生钟引缆与潜艇对接,这是援潜救生最为关键的环节。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友两次尝试常规方式下潜,均未成功。看着焦急的战友,丁建新主动请缨出战。

涌浪不断拍打船体,让每一米下潜都如此艰辛。丁建新感觉身体犹如失去动力的小船,任凭涌浪肆意冲击。

“我已到底,海底水流较大,请求尝试探摸作业。”丁建新安全到达海底后,立即向指挥所报告水下情况。

得到指令后,他开始在漆黑的水下爬行摸索。时间一分一秒逝去,涌浪越来越大、流速越来越快,激荡的水流无情地冲刷着他。“90分钟了!超过适宜工作时间极限!”保障军医建议丁建新立即出水,以防产生减压病。

“换人下水就等于任务再次从零开始,我还可以坚持。”丁建新毅然表示。10分钟后,他终于摸到“失事潜艇”,艰难地爬上舰桥位置,只有5步远的距离,却整整消耗了他30分钟。

由于涌浪过大,“坐沉”潜艇移位,引缆缠绕在潜艇上,与艇艉救生平台对接时仍差10厘米距离。丁建新只能顺着引缆返回,将引缆解开。当救生钟与潜艇完成对接时,他已经在水下连续作业3个小时,是36米水深适宜工作时间两倍还多。

“当时就一个想法,如果这不是演习,是真的,怎么办?那可就是几十条、上百条人命等着我去救!”每当有人问起早已超出水下作业时间极限却没放弃的原因时,总能听到他这样质朴的回答。

在某防救船大队有许多直面过生死的老潜水、老英模。论年龄、论经验,27岁的丁建新只能算个新手。成长在这样一个英雄的集体,丁建新也传承了特有的闯劲。

由于东海海域水质浑浊,伸手不见五指。为练就“浑水摸鱼”本领,他把握训练场的每一分钟,一有时间就请教钻研,潜水池里摸硬币练敏感度、码头摸钢管练方向感、水下电焊切割练精准度……

从开始下潜10米,再到40米、50米,丁建新的训练成绩节节攀升,各项技能运用得心应手,最终在同一批战友中脱颖而出,成为潜水骨干。

闯深海禁区,搏大浪急流。对于一名潜水员来说,是荣耀,也意味着危险,没有一颗勇敢的心,将寸“水”难潜。“他训练刻苦,敢闯敢拼,在同年的潜水员中最像样。”在二级潜水员刘安学眼中,丁建新把潜水员特有的“敢”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任务面前,他们习惯把首个下水作业称为“下头水”,通常会交给素质过硬的骨干,丁建新是“下头水”的常客。2015年6月2日,他随队刚抵达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就申请第一个下水。“外面瓢泼大雨,水底冰凉刺骨,头皮被冻得生疼。”丁建新清晰记得,当时江水流速很快,能见度几乎为零。

当天夜里11点多,面对浑浊的江水、超出安全作业标准一倍多的激流,他咬紧牙关,连续3次下潜到危险复杂的舱室内,打捞出2具遇难者遗体,并成功处置多起特情。

此身只为胜战谋,何惧龙潭生与死。近年来,丁建新先后执行了水下安保、沉船搜救、水库抢险等多项重大任务,练就了钢筋铁骨、虎胆豪情。

“宁可身体负伤,也不让使命‘欠账’。”该大队参谋长王旭初评价说,就如同他的名字那样,丁建新屡“建”“新”功,传承了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荣传统。

(图片摄影:刘志磊)

使命重于生命

■丁建新

潜水是高危职业,潜水员每一次下潜都面临生命危险。但面对任务要求与职责所系,无论有多险、再险也要潜,这是庄严承诺,更是使命担当。

导弹兵李能

“鹰眼”狙击手

■许颖钰 袁 海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怎么回话,干啥啥不行吃啥啥都不剩意思(4)

长时间对空注视,火辣辣的光线让李能双眼生疼。他却丝毫不敢放松,肩扛导弹纹丝不动,就像一头蓄势待发的豹子等待猎物出现。

“靶机!”突然,云层深处一个黑点迅速放大。李能明显感到,他的双肩本能地微微上耸。他努力调整了下呼吸,“这个时刻,最重要的就是镇定。”

只见狡猾的靶机不断机动,李能也随之修正偏差,迅速锁定目标。此时,他的右手食指,已轻轻扣在了发射按钮上。速度、航向、距离……目标数据在他脑海里不断刷新。解锁,引入,发射!导弹拖着尾焰呼啸而出,靶机凌空开花。

这一战,让李能成了南部战区空军导弹某旅的名人,“鹰眼”狙击手的绰号不胫而走。可别说,高大魁梧的身板,粗实有力的臂膀,几十公斤重的导弹往他肩上一扛,那动作还真像拿起狙击步枪般轻巧灵活。

其实,李能入伍之初,就有一个狙击手梦。新兵连,为了多摸一摸枪,每次枪支维护都抢着去。下连后,他主动申请到跟枪打交道最多的警卫班。仅1年,他就当上了警卫班长。

那年,李能被选派参加国产某型单兵便携式导弹接装培训。能够接触这款当时国内最新单兵便携式导弹,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李能却因对狙击步枪的喜爱不想走。“为什么不把步枪的狙击原理灵活运用到导弹发射上,猎*更远的目标?”连长的话,让他茅塞顿开。

然而,转型并不容易。从步枪到防空导弹,增加的不仅仅是射程,还有更为复杂的装备原理和操作程序。第一周的理论摸底考核,李能就“吊车尾”。

“看准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当初,步枪射击练习时,李能对教官这句话印象最深。他向困难发起了冲击。第二次考核,成绩就跃升进前几名。

反复拆卸、组装,李能的双手不断被装备扣件磨出血泡;导弹一上肩,就是一上午,他的手臂常常连拿筷子都不停地抖。实战中,眼力很关键,李能白天盯着天空练,晚上对着电灯练,最终练就烈日下对空瞄准10分钟不眨眼的绝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全旅30名预备号手参加集训,淘汰率为80%,李能最终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成为了该旅首批该型导弹发射手。几年来,李能执行重大军事任务10余次弹无虚发。

有一次,战场转移到了雪域高原。刚上高原的李能,身体反应剧烈,头晕、呕吐。特殊地理环境,带来的不仅是对身心的考验,还有对兵器技术性能的不可控影响。“真正的狙击手,善于排除一切干扰。”那段时间,他每天都铆在训练场,采集数据、实装检验,分析低气压条件对火箭动力、飞行弹道的影响,研究射击策略。那天,李能顶着压力,扛着导弹走向发射场,导弹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直击目标。

如今,部队改装新型主战导弹武器系统,李能主动请缨当起了雷达操纵员。他说,自己“鹰眼”狙击手的梦想没有改变,只是下一个战场,他要把狙击范围,投向更远的天空。

(图片摄影:廖传军)

有梦就去追

■李 能

岗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作为。能从步枪狙击手成长为导弹金牌射手,我最大体会就是,只要认准了目标,就迈开脚步大胆去追。

器材保管员马俊强

低学历的“靶专家”

■李 宝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怎么回话,干啥啥不行吃啥啥都不剩意思(5)

狭窄的靶房里,马俊强头戴钢盔,身着防弹衣,双眼紧盯手中显示屏。“一号靶命中,偏左上……”每隔10分钟,他都会按下对讲机发声键报靶。

“千万别下雨。”马俊强不时重复着这句话,他担心雷雨会影响自动靶正常工作。怕啥偏偏来啥。没过多久,乌云堆满了靶场上空,也重重压在了马俊强的心头。不一会儿,大雨就哗哗地下起来。

“一号靶消失,快去看看。”对讲机里传来参谋长盛黎军的指令。

“班长,咋不显示了?”战友李杰指着变黑的显示屏对马俊强说。

“靶子指示灯不亮,看不到目标,射手无法正常射击。怎么办?”这突如其来的故障,让马俊强焦急万分。

马俊强所在单位是两栖装甲部队,山地和海上都是他们的主战场。只要组织演训,他都会伴随保障。虽然他只是个器材保管员,初中还没毕业,却是旅里的“靶专家”。20年来,他保障各类演习训练上千次,从普通稳定靶到半自动移动靶,再到全自动移动靶,他不断革新10余次,为提升实战化射击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看到这情景,马俊强心里着急:“新研发的全自动靶刚投入使用,会出啥问题?”

很快,炮声停止,只能听到雨声。马俊强猛地站起身来,戴上头照灯。“马上检修!”他用对讲机回话。

刚走到靶前,一股浓浓的煳焦味直冲鼻腔,马俊强眉头紧皱,“电线短路了!”

“雨太大了,没法修。”李杰明显有些信心不足。马俊强却神情淡定,不时接过李杰递过来的工具。就这样,他们一处一处查,一个点一个点拆。

“故障就在这儿!”马俊强脸上露出笑容,他从包里掏出尖嘴钳把电线剪成两节,重新对接……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回到靶房,马俊强第一时间向指挥所报告。参谋长盛黎军高兴地说:“老马出手就是快!”

说起自己的成长体会,今年40岁的马俊强感慨地说:“没啥,就是先天不足后天补。”

刚入伍那会儿,他的较真劲就感动了很多人。每次跑全装5公里,他总喜欢在背囊里多放几块砖,常被战友取笑,但后来他的考核成绩却让人刮目相看。

下连没多久,连里组织夜间打靶,他刚卧倒就发现了问题,“战场上别人会拿手电照着靶子给我们打吗?”

连长有些不屑地回了一句:“以前都这样打。”一听这话,马俊强急了,“这不符合实战,不能打。”

眼看好说歹说,马俊强没有示弱的意思,连长生气地说:“你不打就回去。”

“能不能制作一个紧贴战场的夜间靶?”那一夜,马俊强钻进器材室忙活起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着绑有闪烁激光灯的自制十字靶杆找到连长。“能行吗?”连长一脸质疑。“不行咱就试试看。”没想到,这一试官兵们都乐了。这个小发明,有效提升了全连夜间射击的实战化水平。

2013年底,马俊强服役满16年,有战友调侃他:“以前是你走运,这次名额就一个,你肯定没戏。”谁也没想到,半个月后命令下达,马俊强晋升高级士官。

“打仗的位置,就该留给谋打仗的人。”每每想起旅长沈汉江给他授衔时说的这句话,马俊强就会热血沸腾。

雨水和汗水交融,浸透了马俊强的衣服,他感到浑身凉飕飕的。靶房外炮声不断,听着一发发炮弹穿透靶板,他心里却暖暖的……

(图片摄影:张 腾)

用心做好每块靶

■马俊强

小小一块靶,也许很不起眼,却检验了战友的实战水平。我用心做好每一块靶,就是为了炮响靶毁的时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