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的假动作骗过了朋友也骗过了敌人,司马师没有对他防范,将他提升为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公,都督扬州军事。
司马师的大军走后,诸葛诞才发现其实他和夏候玄邓飏毌丘俭等人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前者都被司马氏解决,估计也快轮到他。
所以他要反,他散尽寿春府中的钱财,收抚军心,开始为起事作准备。
司马师在平定毌丘、文叛乱后回师途中病死,他的弟弟司马昭接过司马氏代言人的位置。司马昭对诸葛诞有所防范,想把他调回京师委以司空虚职,解除其兵权。
诸葛诞当然不干,公元 257年五月,他召集曹魏在淮南淮北的十五万兵力,调集了足够供养十五万人马一年有余的军粮,*扬州刺史乐后,据寿春公开反叛司马昭。
反叛后的诸葛诞第一件事是寻求东吴的援助,他派长史吴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称臣求救。吴魏之间在淮南一带拉锯多年。上次毌丘、文之乱,吴国没来得及作响应,此次诸葛诞再度起事,机会难得。吴国没有犹豫,立即派大将全怿、全端、唐咨等派三万军,连同之前的降将文钦一起增援寿春。
司马昭高度重视,如果让叛军与吴国联合,占据淮南地区,那后果不堪设想。他迅速召集了青、徐、荆、豫四州兵马共二十六万,以王基为镇东将军,带上魏帝与太后,前往寿春镇压。
与此同时,蜀汉方面姜维听闻诸葛诞在寿春起事,知道司马昭必然会派重兵镇压。这位奉行了诸葛亮积极北上战略的主战派又一次率数万兵大出秦川骆丘,进至芒水,向驻守长城的魏军司马望、邓艾部发动攻击。
是否能平定寿春的叛乱,对魏、蜀、吴三国的政治格局和走向都至关重要。
司马大军到达寿春时,吴国的三万援军已经抵达寿春。王基等将建议立即攻城,司马昭却认为对方有十八万兵力,城坚粮足,攻城难度和损失必定会很大。他下令围困寿春,围而不打,等待攻击吴国的援军。
围城打援。
果然,当年七月,掌握吴国政权的大将军孙琳亲领大军,率朱异、丁奉、黎斐等吴国大将赶赴寿春战场。孙任命朱异、丁奉、黎斐为前锋,率军五万,解寿春之围,在进至寿春城南黎浆时与魏军石苞、州泰遭遇,被魏军打败,又被魏将胡烈率五千奇兵袭击屯粮基地都陆。
朱异企图率残部向孙靠拢,孙琳却命朱异继续死战,朱异以士兵无粮为由,
不从。孙琳大怒,*朱异。
朱异是朱恒之子,父子皆为东吴大将,孙琳*朱异后,全军上下军心动乱,
无人愿战,孙琳无奈,只得于当年九月率部返回建业。
解决掉东吴援军后,司马昭可以将精力全部放在对付寿春的叛军身上。
此时寿春城内却有了不同意见。文钦等人认为应该再坚守一年,以观变。而蒋班、焦彝等人则认为应集中兵力突围,双方发生内讧。诸葛诞企图*蒋班等人,蒋班、焦彝于十一月率部投降了司马昭。
图:寿春城内产生内讧
司马昭继续使计,向寿春城里散布吴国孙要*第一批增援寿春的吴将全怿等将家属,全怿等将恐慌,于十二月投降司马昭。
随后诸葛诞和文钦又发生了分歧。文钦认为应趁蒋、全等人投降之际,司马昭必定放松警惕,应出城袭击魏军。文钦出兵袭击司马部,司马昭早有准备,文钦大败。回寿春后,双方矛盾加剧。文钦认为应把北人全驱逐出城,以节约粮食,诸葛诞不肯,双方矛盾升级。诸葛诞*文钦。文钦二子文鸯、文虎投降司马昭。
司马昭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叛军搞得支离破碎。这时他才发力,全力围攻寿春。
公元 258年二月,司马昭攻克寿春,平息了这场叛乱。
另一边战场上,姜维得知诸葛诞兵败被*的消息后,也只得引兵西返。
之后,魏国再无反叛司马氏的军事势力。代魏自立,对于司马氏来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