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沿江大道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建筑颇具民国风情特色
抗战时期的武汉,依然不改“英雄本色”,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贡献着自身的一份绵薄之力;而进入到和平时期,武汉则仍旧延续着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精神,作为区域乃至全国中心城市,继续发挥着带头楷模的作用。三镇的合并,武汉的诞生,依然有着相当的现实意义。
三、融合,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武汉开始进一步地大力发展重工业。自此,武汉从原来的“工商金融和近代工业中心”,迅速地转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工业基地,经济实力在区域内乃至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随着长江大桥开通后,形成京广铁路,可见武汉枢纽地位之显耀
过去的三镇,因为江河等不可抵抗的天然阻力,使得彼此之间的交流十分有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新中国成立后武汉长江大桥的修筑,让武昌、汉阳和汉口更加密切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也让长时间的隔阂慢慢变成了对“大武汉”高度的认同。
▲1957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三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实现陆上连接,使得一个完整地武汉城区最终构成
随着人口地不断涌入,以及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原有的三镇行政划分,已经不能满足武汉作为一个大都市所充分发挥职能的必要性。因此,在原来武昌、汉阳和汉口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更小范围内的辖区分割:形成武昌区、青山区及洪山区(原武昌);江汉区、江岸区、及硚口区(原汉口);汉阳区(原汉阳)。
除此之外,为了建立一个更大的都市圈,武汉城区还向周边地区不断延伸,通过兼并一些市县先后形成江夏区、蔡甸区以及新洲区等。一个全新的武汉城就这样诞生了。
▲目前的武汉行政区划图
“教育是百年大计”,科教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武汉成为教育重镇的历史,始于近代救亡图存时期。经过了逾百年的发展,武汉目前的高校数量接近100所,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靠前,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