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录 '/usr/local/redis' 下有一个 redis.conf 的配置文件。我们上面启动方式就是执行了该配置文件的配置运行的。我们可以通过 cat、vim、less 等 linux 内置的读取命令读取该文件。
这里列举下比较重要的配置项:
这里我要将 daemonize 改为 yes,不然我每次启动都得在 redis-server 命令后面加符号 &,不这样操作则只要回到 linux 控制台则 redis 服务会自动关闭,同时也将 bind 注释,将 p rotected-mode 设置为 no。这样启动后我就可以在外网访问了。修改方式通过 vim 或者你喜欢的方式即可:
vim /usr/local/redis/redis.conf
通过 /daemonize 查找到属性,默认是 no,更改为 yes 即可。(通过/关键字查找出现多个结果则使用 n 字符切换到下一个即可,按 i 可以开始编辑,ESC 退出编辑模式,输入 :wq 命令保存并退出),如下图:
其他属性也是同样方式查找和编辑即可。
安装部署部分参考:https://www.cnblogs.com/hunanzp/p/12304622.html
Redis 数据结构与命令使用
Redis 的数据结构有:string(字符串)、hash(哈希)、list(列表)、set(集合)、zset(有序集 合)。但这些只是 Redis 对外的数据结构,实际上每种数据结构都有自己底层的内部编码实现,而且是多种实现, 这样 Redis 会在合适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内部编码。
可以看到每种数据结构都有两种以上的内部编码实现,例如 list 数据结 构包含了 linkedlist 和 ziplist 两种内部编码。同时,有些内部编码,例如 ziplist, 可以作为多种外部数据结构的内部实现,可以通过 object encoding 命令查询内部编码。
object encoding xxx # xxx 为键名
Redis 所有的数据结构都是以唯一的 key 字符串作为名称,然后通过这个唯一 key 值来获取相应的 value 数据。不同类型的数据结 构的差异就在于 value 的结构不一样。
通用全局命令常用全局命令- keys:查看所有键
- dbsize:键总数
- exists key:检查键是否存在
- del key [key ...]:删除键
- expire key seconds:键过期
- ttl key: 通过 ttl 命令观察键键的剩余过期时间
- type key:键的数据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