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检机工作原理,金检机国家标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00:19:45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抗体检测方法学是化学发光,但化学发光平台做新冠试剂并没 有优势,主要因为该方法对设备、操作、使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比核酸检测, 化学发光的核心优势就是取样及操作简易,但没有快速检测的优势。针对于普通 筛查或者说针对于非发达国家,胶体金检测方法对人员、场地、设备要求都非常 低,适用于大规模的快速检测。国际企业如罗氏、雅培等在胶体金方面是没有技 术储备的,实际上全球的胶体金检测(包括新冠肺炎、传染病、流感、疟疾、性 病等)大部分的供应量还是在中国。

1.4、检测结果分析

抗原进入机体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会产生 IgM 与 IgG。在这一期间,血清无法 检出 IgM 与 IgG,核酸检测能检测处于窗口期的患者是否受到感染。而抗体检测 在取样过程和检测时间等方面都有核酸检测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检测过 程中需要二者联合检测,综合判读,弥补不足。根据中国官方文件的建议,核酸 检测用于检测是否受试者携带病毒,而抗体检测用于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疑似患 者补充检测或者联合核酸检测。新冠病毒感染检测由以核酸为主的阶段,转变为 核酸、抗体协同检测阶段。

根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徐万洲等医生在2020年2月27日发表的《血清2019 新型冠状病毒 IgM 和 IgG 抗体联合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文 献中的研究: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 2020 年 1 月 20 日至 2020 年 2 月 17 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284 例,其中 205 例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包括 2019-nCoV 核酸检测阳性的确诊患者 186 例,以 及 2019-nCoV 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和 CT 检测结果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方案(第五版)》患者 19 例,作为病例组。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其他疾 病患者 79 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 2019-nCoV IgM 和 IgG 抗体检测,将 284 例研究对象 2019-nCoV IgM 和 IgG 抗体检测结果和核酸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2019-nCoV 抗体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 95.63%(197/206), 阴性预测值为 91.03%(71/78),2019-nCoV 核酸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 100% (186/186),阴性预测值为 80.61%(79/98)。2019-nCoV 抗体和 2019-nCoV 核 酸诊断 2019-nCoV 感染的总符合率为 88.03%(250/284)。经 χ2 检验,两种指 标诊断 2019-nCoV 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9,P<0.05)。对 19 例 具有 COVID-19 临床症状及 CT 影像学特征但核酸检测阴性的临床确诊患者血 清学检测发现,2019-nCoV IgM 抗体呈阳性反应 16 例( 84.21%),2019-nCoV IgG 抗体呈阳性反应 18 例(94.74%)。

金检机工作原理,金检机国家标准(9)

结果显示:血清 2019-nCoV IgM 和 2019-nCoV IgG 的临床敏感度分别为 70.24% (144/205)和 96.10% (197/205),临床特异度分别为 96.20%(76/79)和 92.41% (73/79)。2019-nCoV 抗体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 95.63%(197/206),阴性预测 值为 91.03%(71/78),2019-nCoV 核酸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 100% (186/186), 阴性预测值为 80.61%(79/98)。2019-nCoV 抗体检测和 2019-nCoV 核酸诊断 2019-nCoV 感染的总符合率为 88.03%(250/284)。得出结论:血清 2019-nCoV IgM 和 IgG 联合检测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筛查和诊断指标,是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有效互补。

在 2020 年 3 月 4 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中,明确将抗体检测结果纳入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以及疑似病例的排除标 准。如果疑似病例血清特异性 IgM 和 IgG 抗体阳性,IgG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 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有 4 倍及以上升高,则可以诊断其感染了新冠病毒。疑 似病例的排除标准,需要同时满足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以及发病 7 天后 新冠病毒 IgM 和 IgG 抗体仍为阴性两个条件。

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原因

2020 年 2 月 21 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 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 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具体因素包括:样本质量差,比如口 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样本;样本收集的过早或过晚;没有正确保存、运输和处 理样本;技术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毒变异、PCR 抑制等。

 核酸检测假阴性

根据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信息,在被感染者中检出核酸,需同时满足以 下四个条件:

 被感染者的细胞中有一定量的病毒。不同病程、不同病情患者机体中的 病毒存在量可能不同,已有病毒感染,但由于在相关部位采集不到病毒 或采集到的病毒量太少,以致现有方法检测不到,也称窗口期。

 采集标本时,必须采集到含有病毒的细胞。采集部位不当,如采集口咽 拭子时,采集深度不够;采集鼻咽拭子没有采到鼻腔深处等,采集到的 细胞可能大部分都不含病毒,即可能造成假阴性。

 可靠的体外诊断试剂。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也表示,部分厂家的试 剂产品由于研发时间短,也没有使用已知临床样本进行必要的性能确认, 可能存在对试剂优化不充分以及试剂批间差异大等问题。从试剂方面分 析原因,可能与试剂引物设计有关,也可能与各位点检测灵敏度相关。

 规范的临床核酸检测实验室(合理的分区、有能力的检测人员和严格的 质量管理体系)。除了检测试剂本身,实验室规范与否也会对检测结果 产生重要影响。标本运输保存条件、临床实验室的规范操作、结果判读 和质量控制等都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

金检机工作原理,金检机国家标准(10)

检测特异抗体也可以明确患者是否“近期或既往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有 助于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上疑似患者的确诊。但是特异抗体检测阳性不能像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一样作为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因为抗体检测容易受到 血液标本中的一些干扰物质,如类风湿因子、非特异 IgM、溶血所致的高浓 度血红蛋白等的存在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 抗体检测假阳性

 溶血或红细胞标本:红细胞的细胞内液中各种酶可与底物发生非特异性 反应,且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与 HRP 活性类似,可催化底物,造成 ELISA 检测假阳性;检测区堆积形成颜色较浅的非特异性条带,干扰目 视法判定胶体金试纸结果。

 纤维蛋白的影响:由于标本凝集不全或离心转速过低、时间太短,血清 中的纤维蛋白未完全析出,形成的块状或絮状物堵塞洗板机头。

 细菌污染标本:菌体内可能含有内源性 HRP,造成 ELISA 假阳性结果; 此外,疏水性的菌体碎片与金标粒子或捕捉抗体发生结合,影响 GICA 判读。

 患者自身原因: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嗜异性抗体等,如患有某些基础疾 病或免疫功能异常,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可产生异常蛋白抗体或特殊 物质,如类风湿因子、甲胎蛋白、补体等,具有一定吸附作用,造成抗 体检测假阳性。

金检机工作原理,金检机国家标准(11)

金检机工作原理,金检机国家标准(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