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波操作其实存在几个巨大的问题:
第一、员工通常会认为保密协议是必须的,也是职业操守的一部分,但竞业协议这东西是断我前程啊,我不签。而且更多人才,以后不会再选择去长城汽车这样的企业,“怕怕,去了长城汽车,命运就被拿捏得死死的了”。
第二、企业承担高昂的协议补偿成本,人已经离职,但为了保护企业,还得继续支付保护期内的薪酬,而对于离职员工来说,只要不去被限制的企业,还是很开心的,可以拿双倍薪酬……这是在变相鼓励员工离职。
第三、其实竞业限制在我国是很难实际落地执行的,2017年与某李姓新势力老板聊天,据他了解,在国内还没有一起竞业限制的官司,是企业方打赢了的。而且很难在保护期内取证,因为新公司会“配合”员工做一系列“合理操作”,避开竞业限制。
所以针对长城汽车竞业协议被曝光事件来看,其迫于无奈的竞业保护措施,反而可能让它陷入更加无奈境地,离心离德,又不一定有好结果。但这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规则,每个企业、每个人都要遵守、尊重游戏规则。
最后车评网,提醒相关人员,虽然过往竞业限制案件中,老公司赢得不多,但不代表没有。比如前百度自动驾驶负责人王劲,出来创办了景驰科技,就因为老东家百度起诉,而被迫离开。车评网给大家敲个警钟,签“竞业协议”不是儿戏,我国司法也不是摆设,真出问题了,可能真的不是80万的赔偿款那么简单,而是“上不封顶”的大坑。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柳丹燕,编辑:小编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