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书中的周瑜为迫害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否则军法处置。谁知诸葛亮竟满口答应,还将日期缩短到三天。三日之后,诸葛亮借着东风,让人架着草船从曹操的军营里借来了十万枝箭。周瑜顿时被噎的哑口无言,人们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是更加佩服。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从曹营草船借箭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这个人。
此人便是东吴国主孙权。据裴松之的《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记载,建安十八年,曹操与孙权对阵濡须。曹操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趁夜色带着油船向东吴军营驶去,打算来个突袭。谁知孙权早已料到,在江面上把曹军包了饺子。经过一番征战,曹军被俘三千人,溺死者近千人,曹操也吓得跑回了城中,再也不出来。
后来孙权向曹军数次挑衅,可曹操就是坚守不出,再也不上孙权的当。孙权看曹操吓破了胆,便想去曹营探探虚实。他乘了一艘轻舟,从濡须口进入曹操水军阵前。曹操知道孙权是来探他的老底,便严令手下士兵加强戒备,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妄发箭弩。孙权看着城墙上的曹操连箭都不敢发一枝,便在曹操面前嘚瑟的走了几个来回。在回去时还不忘向曹军击鼓奏乐来羞辱曹操。曹操忍不住叹息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在魏朝郎中鱼豢所编写的《魏略》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却有所不同。据《魏略》记载,孙权当时是乘大船去了曹营,而曹操下达的命令也并不是按兵不动,而是万箭齐发。当时箭都射到了孙权所乘船身的一侧,差点让船翻掉。孙权下令立刻掉头,让曹军将箭射到船身的另一侧,这样“箭均船平”,他们便安然离开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草船借箭都不是诸葛亮*事。罗贯中之所以移花接木,将此事安在诸葛亮身上,无非就是想神话诸葛亮,创造一个无所不知的超级军师。就如同古代士兵在战场*敌,报战功时,往往是长官拿走最大的功绩。至于一般的小喽啰,谁在乎你*没*人,*的又是谁。孙权虽也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但与诸葛亮比起来只能居于次位了。所以,草船借箭就成了诸葛亮的功绩,也让很多人误会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