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比较耀眼的一章,也是诸葛亮诸多计谋中有如神助的一笔。而草船借箭的故事只有这一出吗?如果还有其他人在此之前就用过,那是在什么时候,又是谁用了此计?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在第46回,而另一个人却是在第7回。
按说,诸葛亮只是拾人牙慧,可为什么,大家只记得诸葛亮,却没有记住另一个人呢?这也只能怪罗贯中了,他把诸葛亮写得太丰满了,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计谋,都赋予给他。所以,鲁迅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真实的诸葛亮,肯定不是如此。
孙刘联盟共拒曹操之时,周瑜向诸葛亮要十万支箭,准备挖坑害他。没承想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满口答应下来,并承诺3日内办齐。周瑜故意不给造箭的各种器物,以为造箭之事一定会延期,这样,就有足够的理由*了诸葛亮,从而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患。
可是,诸葛亮不走寻常路。他算定3日后,江面上有大雾,用20只轻快小船,布幔束草,每船30名小兵,于五更之时,抵近曹营擂鼓呐喊。因为江面上雾气太重,看不清虚实,曹操不敢出战,只好命令近万名弓弩手望江中射箭。诸葛亮和鲁肃只在船中喝酒,待小船的一边扎满了箭,再用另一边面对曹营。不一会儿工夫,十万之箭轻松到手。鲁肃说诸葛亮真神人也。周瑜得知诸葛亮借箭之事后,更是感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在第46回里占了一半的篇幅。可能是刘备与曹操的对抗是整部小说的主线,也可能诸葛亮是众多人物中最大亮点,因此,罗贯中对这次的借箭给了足够多的笔墨。因为写得太精彩,看过后,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另一个人的草船借箭,就没有如此的精彩了。在第7回里,同样的计谋只是数十字轻轻带过。孙坚兴兵伐荆州刘表,在攻打樊城的时候,引诱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向船上射箭,一连三天,如此反复,得十多万支箭。黄祖的箭射完了,孙坚反过来用借来的箭反射黄祖,黄祖抵挡不住,被孙坚夺了樊城。
只是,孙坚在打到襄阳时,被突出城准备搬救兵的吕公伏于林中乱箭射死,死时才37岁。
同样是草船借箭,且孙坚的故事在先。只是因为罗贯中叙事的侧重点不一样,才造成一样的事,两样的结果。
现在,我们说草船借箭,必然是诸葛亮的故事。这个故事太经典,以至于很多戏文都以这个为版本。而孙坚的故事,基本让人遗忘。
周瑜本是东吴集团的人,他怎么会不知道,孙坚草船借箭的故事?着实令人费解。难道是,罗贯中在写诸葛亮的时候,忘了前面的章回里,还有这么一茬?或者觉得前面写得不够精彩,才在第46回里,放在诸葛亮的身上,浓墨重彩一番?如果是后者,那就只能说明,对草船借箭的故事,罗贯中是太喜欢了。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看点,细细揣摩,都是活灵活现,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就连那个出场没有几次的李肃,一个普通的小人物,都有得可说,下次,有点想说他!
(以上图片,均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