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从第四十二回开始,到第五十回结束,用了整整九回来描述孙刘组成联盟共同抗击曹操,最终在赤壁大破曹操,取得胜利的故事。其中讲述了威震长坂,舌战群儒、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苦肉计、铁索连环、借东风、火烧赤壁、义释曹操等精彩的故事。但是《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为了能够增强故事情节的精彩度,在不违背历史大势的前提下,对具体细节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甚至虚构部分情节以吸引读者。笔者以《三国志》为依据,为大家分析一下,《三国演义》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经过艺术加工的。
经过艺术加工的“威震长坂”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拒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
首先说的是威震长坂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在《三国志》中,是有相关记载的,但是《三国演义》还是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比如虚构了张飞吓死夏侯杰,曹操仓皇撤退等情节。
当初曹操并未亲自参与追击刘备,率军追击的是虎豹骑统领曹纯,曹操被张飞吓退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至于张飞吓死夏侯杰,也是虚构出来的,当时夏侯杰跟随曹操左右,根本没有参与追击刘备,如果真的能够被张飞一声大喝而吓死,那也太夸张了。
诸葛亮说孙权演化而来的“舌战群儒”
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权大悦,即遣周瑜 、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三国志
《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的故事在《三国志》中并未记载,但是却记载了孙权与诸葛亮的一段对话。《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认为事态紧急,主动请求出使江东,在柴桑与孙权见面,当时孙权还是处于观望状态,诸葛运用激将法,比如要孙权“案兵束甲,北面而事”而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却“安能复为之下乎?”,激起孙权反抗曹操之心。随后又分析敌我形势,指出刘备军尚且有一定的实力,指出曹军的弱点,比如说曹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以及打败曹操之后的好处,比如说“曹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最终成功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共同抗击曹操。
《三国志》中诸葛亮游说孙权的对话其实精彩程度不亚于《三国演义》的舌战群儒,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列出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查阅。
子虚乌有的蒋干盗书
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江表传
据《江表传》记载,蒋*确曾经拜访过周瑜,但是在周瑜直接质问蒋干是不是想来做说客以后,他只回答说是来慕名而来拜访周瑜而已。后来周瑜带蒋干观看军营以后,蒋干知道周瑜已经死心塌地忠于孙权,便放弃了游说,直接回去了,回去以后,蒋干还告诉曹操,没有人可以说动周瑜,至于《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盗书,自然是子虚乌有的。
移花接木的草船借箭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原型是孙权的故事:公元213年,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大战,孙权乘船去侦查曹军,曹军以箭雨射击孙权船只,很快船只一侧插满了箭,于是孙权下令调转方向,让船的另一侧承受箭雨,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型。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则是《三国演义》瞎编的。
其他与正史不同的故事
历史上没有诸葛亮的借东风,诸葛亮是人不是神,借不来东风;铁索连环是曹操自己的决定,并非庞统献计,当时庞统在周瑜帐下,根本没去过曹营。赤壁大战倒是真的,但是人数上夸张了,曹操进攻孙刘联军一共23万大军,其中还包括10万荆州降兵,并没有演义中的83万大军,而且赤壁之战曹操损失的大多数军队都是荆州水军,其北方带来的军队基本上没有受损。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