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全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04:45:20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各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是一个强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魏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江山,是值得拥护和爱戴的一代帝王。感受一位英雄,一生太长,一天又太短了,或许我们能通过一首《短歌行》来感受一下57岁的曹操。

这一年,公元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为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有感而发,横槊而赋《短歌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诗言志,歌咏怀。英雄的心声都写进了诗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当也是“对”的意思,这与张正见《对酒诗》中的“当歌对玉酒”异曲同工。“去日”指逝去的年华。这四句是说,在对酒当歌的欢宴时刻,感到人生犹如易晞的朝露,转眼即过,苦于逝去的年华太多。

大丈夫当有包藏宇宙之心,吐纳天地之气。曹操为何会感慨人生苦短。因为这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七岁,接近花甲,可谓美人迟暮,虽分得三分天下,但是统一中国的愿望并未实现。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都是没有实际意义,慨当以康,用来形容歌声的激跃。忧思难忘,指内心的隐曲,深深藏着心事。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传说中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代指酒。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杜康酒并不能消解英雄心中的忧愁。

民谚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再退一步说,好铁能捻几个钉,曹操固然是一块好铁,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统一河山不是匹夫之力可以完成的。曹操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他希望有人能辅佐他建功立业,于是曹操像天下贤才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子是对对方的尊称。矜是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这里是贤士的代称。悠悠长的样子,形容绵长的思念之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和天下的义士谈了一场恋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本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指姑娘思念情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在低低地吟诵,实在太巧妙了,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曹操实际上不可能去一个一个地寻找贤才,所以他边用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去找你,你们为什么不能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呢求财的用心实在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的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成句,原是欢宴宾客时唱的诗,这里借用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曹操向贤才发出召唤,俊士贤才啊,我再长久的思念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是时刻不忘直到如今,鹿在呦呦的叫啊,他们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郊野的艾蒿,我要有满座的嘉宾,我就鼓瑟吹笙来欢迎他们。

可是谈恋爱需要两情相悦,爱有天意,一场完美的爱情需要太多的机缘巧合,英雄携手共建伟业,也是一样的,所以曹操特别的苦恼。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那真正的贤才就像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所以那内心的隐忧,连绵不断。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陌和阡都是田间小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应劭《风俗通》中有一句古诗叫做“越陌度阡,更为客主。”这里引用前一句是指可人员到来访,枉用相存,屈驾以来探问。

现实犹如那皎洁的明月,明月无法采摘,贤士难以求得,曹操的忧虑出自内心,简直不能消歇,一旦贤士长途跋涉,前来存恤问候,我们自当在一起宴饮高歌,以表达旧日的情谊没有忘却。

在漫漫中国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怀才不遇,太多的人怀才不遇了,举杯邀明月的李白,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所以才有了姜子牙直钩钓鱼,以期贤王的重用。作为一代枭雄,曹操当然知道贤士怀才不遇的心情,所以曹操站在人才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再次巧妙发问。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明月皎洁,夜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他们围绕树木飞来飞去,不知道哪个枝干可以依附。

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说得更确切些,这是以乌鹊比喻贤者,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地呢?

曹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出于《管子形势解》“海不辞其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曹操化用表达自己广阔的胸襟,足以容得下天下的贤才义士。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姓姬,名旦,曾助其兄武王灭商,他对国家的统一汉民族文化发展做出过贡献。

《韩诗外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渥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为了忙于找到来访的贤士,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握发形容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山不满足它的高,水不嫌恶它的深,只要像明主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就能征服天下人的心。曹操在这里用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曹操急于延揽人才是与它企望结束群雄争霸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祖国的宏愿密不可分的。他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天下归于一统,没有足够的贤才辅弼是绝对办不到的。因此他希望“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能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勿有所遗”。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发表的《求贤令》中就说:“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 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名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这样大胆地打破家世门第对仕进的传统观念,果断的选拔来自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对于打击一向拥有权势的世族大家是十分奏效的。

千年烟尘,英雄谢幕,曹操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他的丰功伟业仍被我们记忆,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诗作仍被我们记忆,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更是表现成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情怀,这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笔。

*在《沁园春雪》中睥睨群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位帝王的文功武治堪称完美,让人心悦诚服,魏武帝曹操当之无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