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有岭南水城的美誉,在广东省各地,孕育了非常璀璨的区域性文化。与广东省东部为例,潮汕文化非常浓厚,揭阳则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揭阳市5个区县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了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细化与合并以后,最终,逐步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格局。截至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广东省形成了10个府、3个直隶州的区划格局,分别是: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庆府、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琼州府、连州、嘉应州、罗定州。
其中,揭阳市下辖的各个县,基本上隶属于潮州府管理。当时,潮州府总计下辖了9个县,分别是:大埔县、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饶平县、普宁县、惠来县、澄海县、丰顺县。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广东省经济发达,各地军阀反复混战,对广东省各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在广东省各地,陆续组建了一系列的专区、地级市。在广东省的东部,组建了潮汕专区,潮汕专区下辖了潮安县、澄海县、饶平县、南澳县、潮阳县、揭阳县、普宁县、惠来县、南澳县等大片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三四个地级市。
1952年,潮汕专区被撤销,并入了粤东行政区管理。当时,广东省组建了粤北、粤中、粤东等几个大区。其中,粤东行政区合计下辖了20多个县,管辖面积非常大。在五六十年代,我国交通、通讯水平有限,下辖的区县太多,反而不利于管理。广东省的东部,地形比较复杂,这一问题很明显。1956年,粤东行政区被撤销,组建了汕头专区等专区。
其中,在鼎盛时期,汕头专区下辖了19个县、县级市,分别是:汕头市、潮安县、潮阳县、揭阳县、饶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南澳县、大埔县、丰顺县、海丰县、陆丰县、梅县、兴宁县、五华县、蕉岭县、平远县、镇平县。管辖范围太大,仍然不利于经济发展。1965年,广东省组建了梅县专区,梅县专区的区划非常经典。
汕头专区原本下辖的梅县、兴宁县、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蕉岭县、平远县等7个县,划入了梅县专区管理。汕头专区的区划格局,调整为1个县级市、11个县。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汕头专区更名为汕头地区,管理区划不变。
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发展建设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的各个地区,陆续进行了区划调整。广东省作为东南沿海省份,反应非常快。1979年,汕头地区组建了潮州县级市。1983年,汕头地区被撤销,组建了汕头地级市。汕头市下辖了5个区、1个县级市、10个县,合计16个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