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藏水入疆工程能开工吗,藏水入疆官网公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07:37:23

参加会议的五位院士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水文与水资源学家、流域规划专家王浩认为:“红旗河”方案设计巧妙,是一个全新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结构抗震专家陈厚群认为:“红旗河”方案的设计非常好,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实施是没有问题的,意义重大。

线路经过的一二级阶地过渡带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一些具体线路的隧洞或大坝工程进行创新设计,多做预案,能够从单体工程和系统工程两方面降低“断裂”带来的风险。

希望以科学、严谨、周密的作风为“红旗河”方案的研究多做工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专家滕吉文认为:“红旗河”方案意义重大,线路设计非常巧妙,边界条件非常好。

沿线复杂的地质和构造问题确实是工程的难点,但总的来说都有应对方法。

我们不能畏首畏尾、彷徨懈怠,要扎实研究、勇于创新、突破难点,积极推进“红旗河”方案,为我国的生态建设、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

地球科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工程设计趋利避害,在地震带上进行工程建设是有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积累的。

我们应该积极去研究、解决其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不能一想到困难就束手无策。

希望能积极推进“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河流动力学与江河治理专家胡春宏分析:

调水对主要河流泥沙输移、河势变化、河床演变的影响,讨论了“红旗河”与西北内陆河流相互作用和治理问题,对“红旗河”在相关方面的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2藏水入疆工程能开工吗,藏水入疆官网公告(13)

红旗河贯通后,进入新疆的河水可以达到每年700—1000亿立方。

借助这一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包括发电、灌溉、旅游、防洪与航运、国土利用等综合效益等,可以根本扭转西部缺水局面。

有望一举解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就业稳定问题等。

当然,这项工程也耗资巨大,有专家推测将达1万亿元左右;至少10倍于三峡工程。

红旗河一旦完工,最显著的一个好处是,有可能开发出8亿亩沙漠土地。

仅此一项,完全有可能提前若干年把我国的GDP上升到100万亿级别台阶以上(之前的一份资料称,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51亿亩)。

这项工程一旦完成,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一项"调结构、稳增长、抑物价、促就业"的经济战略工程!

是一项伟大的国土环境治理与开发建设工程!

是一项伟大的"增雨与大漠绿化"工程!

其价值将远超都江堰,是一项实现"大漠赛苏杭"的伟大工程!

2022藏水入疆工程能开工吗,藏水入疆官网公告(14)

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而水利正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稳;

近现代工业发展中水利依旧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水利移民正是源于以水养人,以人养水的宗旨而进行的一种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

从原始社会、走过农耕时代、步入工业文明。

至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依偎着一条主河流。所以,一条河流孕育一方文化,一个流域的水资源环境决定或影响着一个流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2022藏水入疆工程能开工吗,藏水入疆官网公告(15)

中国西部的水利事业肇兴于先秦时期。西部地区是秦人的发祥地。秦自穆公之后,不断向外开拓疆土,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巴蜀等地。

当时建成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水利建设的最高成就。

西汉王朝的移民实边和屯田政策也有力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强化了对西域和河湟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经营管理,使河西走廊成为拱卫关陇和中原的有力屏障,同时为此后历代王朝控制管理提供了“河西模式”。

南宋西北战区由于驻军数量大、军队中以虚籍充数冒领军粮、战争破坏严重等,导致军粮消耗数量巨大。为确保足够的粮食供应,南宋在西北战区开展大规模屯田和水利建设,筹集到大量军粮,为西北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万历四年,徐贞明撰写了《潞水客谈》,认为发展西北农田水利建设,就近解决京师及北方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缓解东南地区的经济压力,实属国家之大计、国之急务,并对开发西北水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论述。

林则徐治理新疆开挖了许多的坎儿井,王震收复新疆,就地转业的部队从挖沟开渠大兴水利开始。

两千多年前,茫茫万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沿孔雀河往东罗布泊的绿洲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堡——楼兰

城内街巷纵横,商贾云集。叮咚的驼铃声中,长安的商人带来了精美的织锦,大宛人驮着璀璨的琉璃,还有安息的香料、中亚的玉石,中西文化在这里相聚。

茂密的胡杨林挡住了扑向楼兰的黄沙,孔雀河是楼兰的生命之源。低洼的罗布泊给了楼兰人得天独厚的绿色。

但是沙漠逼近了,注入罗布泊的7条河川渐渐枯竭,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加剧,大片大片的胡杨林因此而死亡,林地变成了荒漠。

因为没有水不能播种,城中人们的粮食供应日渐稀少。

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楼兰最后的史*载:“兹于伟大国王、上天之子夷都伽•伐色摩那陛下在位之11年7月,诸民远离国境。”

时值公元332年。这是一次多么悲壮而又无奈的民族大迁徙。漫漫大漠中,只留下了荒凉的古城废墟。

1600多年后,进入20世纪70年代,罗布泊已经完全干涸,沙漠还在迅速东移。

许多居住在中国西北的人们不得不步楼兰先人的后辙,举家迁徙、举村迁徙、举城迁徙。

这一切都是因为缺水——水在哪里?

中国有世界屋脊,丰富的水源,多条大江大河之水流向国外,掌握着世界的水龙头。

2022藏水入疆工程能开工吗,藏水入疆官网公告(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