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肥人士和健身人群中,「低碳水饮食」越来越受到追捧。
但近日,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人类行为》发表的一项研究提醒我们:
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简单来说,碳水吃少了,人容易出现抑郁等问题。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给吃不够碳水的人提个醒,并支招如何健康吃碳水。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张双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范志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增加碳水摄入或能预防抑郁在这一研究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团队对40万中国人的基因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与较低的抑郁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增加饮食中相对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摄入的比例)的摄入,能够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
具体来说,在总能量摄入一定的情况下,碳水的能量占比增加16%与抑郁症风险降低58%相关。
在调整了饮食结构后,碳水化合物摄入对抑郁的保护作用仍然存在。
该研究还发现,体重指数(BMI)部分干预了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对减少抑郁症发病风险的影响,介导的比例为15.4%。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揭示了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抑郁症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了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相对摄入量会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
换句话说,碳水左右着人的情绪,碳水吃得太少,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
碳水化合物操纵着你的身体提起碳水,很多人认为它就是主食,但其实两者并不完全对等。碳水化合物是一个大家族,根据其化学结构及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 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甜度较高,是生产饮料、糖果的重要原料;
- 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
- 寡糖(3~9个单糖),如麦芽糊精;
- 多糖(≥10个单糖),常见的有淀粉(主食)、膳食纤维等,不溶于水,也没有甜味。
碳水化合物是神经系统和心脏的主要能量来源,可在肠道中水解成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葡萄糖。
在不吃或少吃主食的情况下,神经递质容易发生紊乱,出现很多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沮丧、思维能力下降、失眠、抑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