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父老乡亲》剧照
我坚信,王天生的事迹是会永恒的,人格是会传世的,他的经历和精神集勇敢、智慧、坚强、忠诚于一身,将在历史上成为这个时代的人民英雄和传奇人物。当前,无论是干部还是老百姓,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过上好日子,使家乡迅速振兴起来,身边有更多像王天生这样“一心向党、执政为民”的优秀乡镇领导干部。于是,为了把这部作品写好,我再度深入乡镇,体验近几年来乡镇干部和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大胆进行艺术创作,笔触深入最底层的乡村社会,力争写作一部“接地气、贴民心、有硬度、有气概”的作品,试图实现同类题材影视剧或者小说创作上的一个新突破。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与“王天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他早已退休了,但我们时常通话,我有时间会去县里看望他,他有时也来市里找我聊会儿。他得知自己的故事被搬上荧屏时,激动地对我说:“我*那些事,至今无怨无悔,共产党的干部,如果都要像我那样,没有搞不好的,还是那句话,只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会永远记着你……”是啊,这几年,我问过继他之后好几任乡党委*,还有我当时走遍该乡所有村子采访过的村民,至今没有一个不为他竖大拇指的。全国如此众多的乡镇干部,甚至处级干部,不像有些文艺作品里杜撰的那样,似乎是天天你争我斗,四处搞腐败都不干 “正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有的真的很辛苦,面对种种压力和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的甚至遭诬告或者被冤屈,真的很不容易。他们是想为我们的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的。
叁
不回避创作“难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迁,观念在更迭。我们的文艺创作,不近距离去反映这个时代和人民的新鲜故事和创造精神,天天闭门造车还美其名曰“富于想象力”编些匪夷所思的东西,实在有点说不过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县、乡、村在城镇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所面临的阻力巨大、困难繁多,矛盾剧烈。我们能在文艺作品里不回避创作 “难度”,并站在这个“节点”上思考、探索,并提供哪怕只有一点点可信的经验和启示,也是有价值的。剧中乡党委*王天生带领父老乡亲们的改革实践,也是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一个缩影,正应和了*所说:“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啊,父老乡亲》贾兴安/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6月版
在这里,我不想重复和解释太多,主人公的故事在这部电视剧和同名小说里都有详尽的展示,观众和读者可以自己感触、体会并思考。我只想说,多年来,作为一名写作者,或者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不会去靠迎合什么风头,什么题材,什么所谓热点,什么重大事件去编排什么人对什么感兴趣的故事,我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
“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在时代发展的火热现实中发现人物,提炼素材,汲取写作资源和营养。
我不写我不熟悉的,不写我没有体会到的,不写不让我感动的,更不道听途说,凭空臆想,尽量写出一些与当今时代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把我“情系”二十二年,一心想把那些为天下百姓谋幸福的父老乡亲们为他们叫好并怀念他们的基层干部们的故事甚至是酸甜苦辣,实实在在地讲给观众和读者,让大家积聚正能量,引导大家向上向善,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默默致敬。张扬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的劳动之美、创造之美,热爱土地,眷恋乡情,对此我就十分欣慰和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