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
3、心理过滤(Mental Filter)
只关注身边的负面信息,而忽视积极的事情。
比如,旅行中风景优美、食物美味,但总惦记着酒店前台糟糕的态度,认为当地人都很傲慢无礼。
4、优势打折(Disqualifying the Positive)
总是贬低自身优势,将功劳归结于运气或者偶然。
拍了一张漂亮的肖像照,朋友一直夸你长得漂亮有气质,你却打心眼里觉得全是修图师的功劳。
5、妄下结论(Jumping to Conclusions)
根据事情的结果推断出自认为可能的原因,哪怕根本没有信息来支持推论。
例如,在约会的餐馆等对象吃饭,迟迟等不来,便感到有些怅然,觉得对方变心了、不再把自己当回事了。
殊不知,对方也许正堵在高架上。
来源: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
6、极端化想象
又叫灾难化想象,夸大事情引发的后果。
好比工作中出了一点差错,便脑补出领导训斥自己,甚至将自己无情开除的大戏。
而实际上,对方最后只说了一句“下次注意”。
7、情绪化推论(Emotional Reasoning)
错误地将事件引发的情绪当成最终的后果,依靠感觉来证实结论的真实性。
比如说,还有两周要期末考试,3门功课没有复习,你焦虑又心急,觉得“这次肯定完了,肯定会考砸”。
但其实,如果放下焦虑情绪,从那时就开始拆分目标,2周复习3门并不是一件难事。
8、应该句式(should statement)
是指,以“应该”做什么来进行思考的方式。
例如,本来约好了牙医看牙,他却迟到了,你感到闷闷不乐,觉得对方轻视自己“明明付了钱,他就应该准时到”。
殊不知,对方也许刚哄完大哭的女儿,才匆匆赶来。
来源:pexels
9、贴标签(Labeling and Mislabeling)
优秀的导演拍一部烂片,也并不证明他水平就如此。
相反我们很容易对自己格外苛刻,下意识贴上负面的标签。
就好比,本来只是有些超重、控制不住饮食,情绪上来便觉得人生完全失控,自己是一个“扶不上墙的烂人”。
完全忽略了自己有耐心、坚强、善良等其他品质。
10、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将所有的过错归结于自身,夸大个人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比如,今天某位同事脸很臭,看起来气鼓鼓的,你便开始自由联想——
是不是和ta说话语气太重了?是不是工作交接没到位?
可也许人家只是起晚了,还在起床气呢。
来源:pexels
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我有一位朋友,大学时期跟风参加过不少社团,但都呆得不怎么开心。
学生会里,他觉得叫大一届的学长学姐“xx部长”、“xx副部长”很奇怪,也不理解大家为什么围着他们送吃送喝,那么殷勤。
参加某个演讲社,第一堂课是“解放天性”。
新社员们被拉上台表演空中飞人和大猩猩,大家热情高涨、手舞足蹈,他在一旁尴尬地想要隐形。
“那时候就认为,是我太不合群了,没有办法和一群人一起玩,肯定有什么问题。”他告诉我。
直到后来参加了工作,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些一样喜欢心理学的朋友。
周末去茶社小聚,安静但深入地聊天,让他再次感到被团体接纳的幸福。
“原来我也可以很合群的!” 他特别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