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拔罐吸力
用火力或水煮、水蒸气排气拔罐时,如果罐内温度高,扣罐速度快、罐具深而大,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故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如患者觉得吸拔不紧,则应重新拔,或改用较大口径的罐具再拔一次;若吸拔力过大,也可重新拔,或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一些空气,以减轻吸拔力;若因拔罐部位凹凸不平而出现漏气,则应改换部位再拔,或改用贴棉法拔罐。
防止罐具脱落拔罐时,患者不要随便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罐具数目多时,距离不宜排得太近。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病患者,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病患者,拔罐时间宜短。
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者,拔罐时间宜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背部)者,拔罐时间宜短。体质强壮者、青年人,拔罐时间可适当延长;体质虚弱者、老年人或7岁以下儿童,拔罐时间应适当缩短。
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可适当延长;气候炎热时,拔罐时间可相应缩短。
慢性疾病或病情和缓者,以每隔1~2日或3~5日拔1次为宜;病情急者,一般每天1次,如急性胃肠炎、感冒等患者,也可每日2~3次,不必分疗程;连续几天拔罐的患者,应轮换拔罐部位。慢性病患者,以5~10次为1个疗程,若不愈,可休息2~3日再继续治疗;若患者感觉疲劳,应休息几日再拔罐。
起罐时,手法宜轻缓,以一手指抵住罐口边的肌肉,按压一下,使空气透入,罐子即自行脱落,不可硬拉强搬或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