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在当地藏族聚落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死生大事,没有苯教巫师苯苯参与,宕昌藏人就会觉得恐慌无措,魂魄无着。凤凰山神在藏族意识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苯苯所做的仪轨、唱诵和舞蹈都与之相关。宕昌苯苯将天、地、日、月、星辰、雷电、冰雹、山川、土石、禽兽等万物都视为凤凰山神将官。宕昌藏族的苯教信仰因其地处汉藏文化过渡地带而独具文化特质,宕昌羌傩舞则是这种过渡地带文化特质的体现。
宕昌羌傩舞是源自古老的羌藏民族的祭祀活动,史料记载,宕昌藏族是南北朝宕昌羌人和唐宋时吐蕃鲁黎部木家蕃人的后裔。民国以后,木家蕃人改称为木家藏族。木家藏人居住在千沟万壑之地,只能以种植和狩猎为生,物质生活匮乏,常受野兽和疾病的困扰。苯教因其“上祭天神,下镇鬼怪,中兴人宅”的作用用来敬畏神灵、驱赶山精鬼怪和祛病辟邪,傩舞由此而生。
跳傩舞时,苯苯要念苯教《喜乐山神经》来娱乐山神。清康熙《岷州志•岁时》记载:“番僧之年少者,戴五佛冠,衣五色舞衣,向佛前跳舞,名曰喜佛……十四日跳护神……次扮龙、虎、狮、象,舞于坛内,诸护神乃出……面具或青、或赤、或黑,各衣大袖绣袍’。说明宕昌地区跳傩舞的习俗由来已久。因为宕昌藏族民众心态和行为深受苯教文化的影响,所以,宕昌羌傩舞在民间能由苯苯历经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而传承至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此外,宕昌羌傩舞的起源,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大意是傩舞是为纪念族中五个青年和凤凰山神共同铲除水怪所跳,其中五佛冠就代表被奉为神灵的五位青年。宕昌羌傩舞是藏族人面对自然灾害和生活不幸时所采取的祭祀仪式的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藏族劝人向善、济世救人、社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理念、刚柔相济的生命张扬意识以及古朴、雄浑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