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难免奔忙,而在难得的空闲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打算:出门走走。
近则城市公园,远则近郊山野,或者奔赴更远的山海。人的悲喜或许并不相通,但对于自然,人有一种跨越时空和地域的共同经验: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会收获难以名状的疗愈与快乐。
基于这种共鸣,ECHO SPACE也长久地坚信:亲自然性是人类和自然与生俱来的生物学联系;对自然的渴求,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这种对自然本能般的眷恋并非空前绝后,无迹可寻,或许可以从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需求——居住,这一线索里探寻一二。
在人类居住史漫长演进过程中,自然里的种种都曾是重要的建造材料。
据各种考古遗迹,我们的祖先是生活在洞穴里的,面对初始的天然洞穴,它的坚硬令先祖束手无策。但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生产工具实现质的飞跃,人类也掌握了最早的建造方式——“挖”,穴居生活自此开始,也是人类万年居住史的起点。
以我们现在的居住条件比对洞穴里的生活,似乎好得不是一点半点。但其实住在山洞也不赖,厚厚的岩土有着较好的热容能力,白天吸收太阳的热能,而在夜晚将它释放,调节着穴内相对恒定的温度。洞穴也以它的坚硬让孱弱的先民拥有一个“易守难攻”的住所,受其庇护,获得身体和心灵上的安全感,况且穴口即面向自然,站在洞口,起风、下雨、天色的变化尽收眼底,无时不刻不亲近自然,受其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