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笔画有点、横、竖、撇、捺、勾、折、挑,而这些笔画又有各种变化,楷书之用笔又有方笔、圆笔、方圆兼备三种。其难度较篆、隶笔法要多些。
我们分别列举魏碑中的《张猛龙》碑、唐碑中的《勤礼》、《神策军》碑和北齐《泰山金刚经》为例。《张猛龙》以方笔为主,《勤礼》、《神策军》方、圆兼之,《泰山金刚经》以圆笔为主,杂糅隶、篆,是隶变楷之代表作。
楷书的笔法—起笔与收笔。任何一个点画的形成,都离不开起笔、行笔与收笔三个环节。楷书,尤其重视这落笔与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谈:“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又说:“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蔡邕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以求笔画沉实劲健、骨丰肉润的艺术效果。王羲之更是把起笔、收笔的藏头护尾提到用笔的首位,他说:“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起收不露锋芒,而让筋骨气势蕴含于点画之中。历代书家对起笔、收笔为何如此重视。因为它是楷书点画定型定格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笔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的要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