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壶,常规盖碗,也就是200cc容量的茶具,以8克为基准,上下浮动。
投茶量的多少,第一,是由个人口味的轻重决定的;第二,就是茶质,越好的茶,越可以做到少投茶,就可以出味,而且耐泡;并且,品质好的茶,有个特点,即使投茶量重了,也不会难喝。
但是差的生茶,不仅要把握投茶量,而且要把控出汤速度。轻了、快了,不出味道;重了、慢了,又加重苦涩味。
因此, 从投茶和出汤的细节变化,看茶味的变化,也可以部分看出生茶品质的好坏。
8克的投茶量,对应常规的壶(200CC的容量),是普洱茶人一代又一代实践检验得出的参考值,以这个参考值为基础,八九不离十,一般上下浮动2克。
五、出汤速度:快慢怎么把控?出汤速度是影响茶汤口感的关键,口味重的出汤慢点,口味轻的出汤快点,是基本准则。如果不想要茶汤的口涩味,可以通过加快出汤速度来做适当调整。
一般出汤都是,先快再慢再快,生普、熟普都适用。
- 前3泡茶性未醒,可以多停留一会,再出汤。尤其是第一泡醒茶的时候,出汤太快了,残留着水分,茶性未唤醒,就有可能导致后面一直有水味。因此,醒茶要慢出汤。
- 中间5-10泡(耐泡的可以是3-15泡),茶性完全唤醒,出汤速度偏快。
- 后期茶味减淡,出汤速度放慢,最后几泡可以适当闷一会。(所谓闷一会,就是茶汤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再倒出来。)
总体把握:
临沧茶,尤其是冰岛为中心的勐库茶,所谓的大冰岛茶区,出汤速度偏快。
例如:咱们的冰岛10克小茶砖、14年的地界七子饼,都要快出汤。才能泡出那种清凉细腻、香甜柔软的感觉来。
版纳茶,出汤速度偏慢,尤其前两泡醒茶的时候最为明显。
学会看茶汤颜色的变化,来决定出汤速度,也是基本功之一,所谓的看茶出汤。
以上几点,是泡生茶的基本功。
总体来说,不管手式如何变化,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一泡好喝的茶。
而一泡好喝的茶,离不开对茶性的把握,也离不开常识。
掌握了常识和茶性,对各种手法,就能快速融会贯通,根据环境、器物、茶品而随之变化,进行取舍。比如:
- 温杯洁具、淋壶等等手段,最终都是为了相对长时间地,保持壶的高温状态,醇类物质充分释放,获得茶香。
- 仪式感的目的,则是让人最大限度地回到静的状态,集中精力,感受茶的细节之美。
- 高冲、低冲、环绕注水等手段,有激发茶香的目的,也有温度的平衡,最终让茶的内容物均匀释放的平衡。
- 等等。
茶,也可以说是自然界的万物之灵,与人这个万物之灵结合,可以合奏出最美妙的韵味。
喝茶、品茶,熟悉茶性,解读茶的信息,变通即可。而这一切,都可以借助于常识。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分享,问茶私信。
崔赛先,专注【健康喝茶,以茶养生】探索,持续分享云南滇红和普洱茶茶道知识。可关注,方便收看后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