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著名日本电视连续剧,叫《阿信》,这是一部曾经风靡全国甚至整个亚洲的励志大片,电视连续剧描述了日本明治年间,山形县一户佃户的女儿阿信,因家境贫困,被迫放弃读书,接受父亲的安排去木材行做童工、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最终出人头地,成为大超市老板的传奇经历。
剧本由日本名编剧桥田寿贺子所写,女主角“阿信”的原型就是日本八佰伴的创史人和田加津。从东京坐新干线去京都大阪的话,中途会经过伊豆半岛,那里有个新干线车站,叫“热海”。1928年,和田加津和丈夫在热海摆了一个蔬果杂货摊,开启了八佰伴的创业史。在日语中,“八佰屋”即是菜店的意思,“八佰伴”就是以八佰(菜店)为伴,用以纪念和田加津靠一杆称沿街卖菜,白手起家的日子。
第二年,和田夫妻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和田一夫”。和田一夫还没有满月,母亲和田加津就将他背在身上,开始推着车下乡去收购水果蔬菜了。作为家中的长子,和田一夫从小便开始帮父母打理菜店的生意。在当时,杂货店大多是穷苦人的营生,和田一夫因此在学校被称为“杂货仔”,这让和田一夫一度很自卑。内心里,他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做一个让人羡慕和尊敬的外交官!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18岁时,和田一夫准备报考日本东京外事专门学校英语科(现东京外语大学)。学习上和田一夫非常努力,在家中墙上、写字桌上、榻榻米旁,凡是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挂上英语单词。
爷爷得知其计划,语重心长劝阻:一夫,对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家庭来说,做外交官的梦想实在是虚无缥缈。日本是打败仗的国家,短期内都不会在外交上有说话的余地,这时候进学校学外交,哪有前途呢?经济上不去,国家不富强,外交上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只有看别人的脸色,你愿意做一个这样的外交官吗?
和田一夫是家中长孙,有继承家业的责任,内心充满了挣扎:家中的杂货店从来不是他理想中的人生舞台,但爷爷的话也不无道理。弟弟们尚小,父母又非常辛苦,是该为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最终,和田一夫转读日本大学的预科,后进入经济系攻读,为经商做知识储备。
一场大火,让八佰伴从头再来
20世纪40年代末,伊豆半岛的小城热海市,创造了一个日本之最,就是物价超越东京、大阪,成了全国最高。在热海,几乎人人赊账,恶性循环进一步推高了物价。和田一夫看在眼里,意识到自家的菜档要发展,必须革新除弊,打破赊账的传统,即便为此得罪老顾客,也在所不惜。就在和田一夫努力变革之际,一场灾难让全家人的生计来源化为乌有。
1950年4月13日,热海市一间化学品仓库发生爆炸。因为日本民居以木质结构为主,爆炸引发的大火烧毁了1000多间民房和商铺,全城四分之一的人露宿街头。看着20多年的辛苦化为灰烬,全家人情绪低落,这时父亲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既然家被烧了,那我们就去泡温泉吧,如果没有这场大火,平时我们哪有机会一家人一起泡温泉啊!”父亲乐观的心态,深深感染了全家人,和田一夫下定决心把自家八佰伴的招牌重新挂起来。
当邻里街坊还处在悲痛之中时,火灾后第二天,和田一夫全家人就重新挂起八佰伴的牌子。从一杆秤,一个摊位开始,凭借全家人的辛苦努力,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好信誉和人缘,八佰伴的经营重新恢复。
1951年,和田一夫大学毕业。父亲对他的要求很简单,你什么公司都不要去,回家继承家业。和田一夫是个孝子,很听父母的话,于是告别繁华的东京回到热海老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田加津得知郡山市有一家叫红丸的商店,不赊账,现款交易,所有货品都便宜卖,生意反而很兴隆。夫妻俩认真考察红丸店后,决定打破当地的陈规旧俗,采纳大儿子和田一夫的建议,实行现款买卖。
1955年11月1日,热海市第一家实行现款买卖和低价销售的商店出现了,商店也更名为八佰伴食品百货店股份有限公司。商店还没开门,门口已是人山人海,有的人甚至从几十里外乘车赶来八佰伴购货。八佰伴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平价商店。
新店开业不久,日本遭遇强台风袭击,热海市又是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别人忙着抗台风、关店,和田一夫却反其道而行之,冒着恶劣的天气到临近的蔬菜批发市场大量收购蔬菜。台风过后,同行们纷纷将原先的存货涨价,平常10日元的萝卜涨到了150日元。可是,储备了大量货源的和田一夫却意志坚定:自己的蔬菜一分钱都不涨。顾客感动极了,拍着他的肩膀说:这才是真正的生意之道,八佰伴会发财的。同行们却纷纷耻笑:和田一夫是个傻瓜。
十多天后,交通恢复,物价跌落到原先的水平。商家们发现:以前自己的老顾客、老关系中,有很多舍近求远,跑到八佰伴买东西了。和田一夫后来感悟道:“每一个灾难开始时,都可能是下一个奇迹出现的时候”。
在巴西跌倒,在新加坡爬起来
1961年,和田一夫参加了一个名为“美国西部百货业视察团”的商业组织。在美国洛杉矶,和田一夫见到了“超级市场”这个新事物。和田一夫发现,超级市场的顾客可以自由选择商品,一次性付款,购物体验极好,且人员投入大幅减少,能节约大笔开支。两个星期的考察之旅结束,和田一夫意犹未尽,又留在美国,到一家超市应聘杂工。学习产品如何分类、包装、上架、打价签等。和田一夫在美国超市一干就是3个月,记录了四个大本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