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和田一夫将公司总部又从中国香港搬到了上海,成为第一个把总部设在浦东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和田一夫曾预言:21 世纪将是中国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将会突飞猛进。他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计划在中国内地建立 1000 个超级市场、 3000 家快餐店。
八佰伴“帝国”的崩塌
说到底,八佰伴是个家族企业。总部搬到海外,日本本部就交给弟弟打理。和田一夫的弟弟是搞财务出身,不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时期,日本八佰伴的销售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时,弟弟就开始做假账。等和田一夫发现已来不及了,弟弟最后也因做假账被捕。
日本股市崩盘,八佰伴债券到期,此时更没人愿意把债券转成股票,要求八佰伴到期履约还钱 ,如此一来八佰伴又背上了每年高达100亿日元的债务,现金流更加吃紧。为了挽救危局,从1994年开始八佰伴被迫将早期买入的不动产变现还债。香港太平山顶的“天比高”豪宅,出售给明珠兴业集团(此豪宅后由著名影星周星驰购入,并改造成四套豪宅,售价高达每平米100万港币);在日本的16家店铺,都卖给了“死对头”大荣公司,筹得320亿日元现金。
银行得知和田一夫有了320亿日元的现金后,游说和田一夫先把欠银行的钱还上,然后一个星期后,再贷给八佰伴。等拿到钱后,银行又拒绝履行口头承诺,不再放贷。和田一夫在香港的富豪朋友们承诺的200亿日元支持,迟迟未兑现。八佰伴资金链的消息不胫而走,其股价从200日元直接腰斩,供应商的欠款,员工的工资与奖金,难题一个接一个……
可卖的资产全部卖光依然资不低债,八佰伴集团已山穷水尽。有人建议和田一夫,将八佰伴日本公司和一些经营恶化的公司先*,保留中国和新加坡等经营较好的海外公司,让八佰伴的“火种”得以生存下去。
和田一夫是这样回答的:也许可以保留八佰伴这块牌子,我自己也可以在海外继续经营下去,但日本公司的大批员工由于公司*而失业,我自己躲在海外悠然自得,作为一个经营者,这是很不道德的。我想我自己在最后的时刻,只有一种选择:要么与八佰伴和八佰伴人一起生存下去,要么一起牺牲,我不能一个人做逃兵,把灾难留给别人。人只要有精神在,失败就不可怕,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就有可能东山再起。
1997年9月18日一大早,68岁的和田一夫来到日本静冈县地方法院,提交了公司申请重建手续(*手续)的报告,*涉案金额高达1613亿日元。因为公司众多贷款都是以和田一夫个人资产做担保,八佰伴*后,和田一夫就承担了2000亿日元的债务,银行存款,私人住宅,热海市的老房子都被法院扣押。
和田一夫的夫人贵美子还没感觉到申请公司重建手续的实际含义,当丈夫告诉她公司*了,他们已变得一无所有了。贵美子愣了好久,然后对说:“我本来嫁的就是蔬菜店的老板,不是八佰伴总裁,我们重新开始吧,大不了再开一家蔬菜店。”
一个星期后,和田先生和贵美子被允许带几件换洗衣服,离开自己家。房子和家具都被法院封存扣押。就这样,和田一夫从一名商业帝国的皇帝,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东京租了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和老伴靠退休金过日子。最不习惯的是,和田一夫每次坐出租车下车,总坐在那里不动——秘书替他开车门的习惯已延续了30年,现在自己都忘记了要开门走下车。
在人生的最低谷,和田一夫梦见了自己的父亲,梦里,他又重新回到了热海的那一场大火,爸爸仿佛在说:“一夫,别再愁眉不展了,过去的已经过去,立刻站起来!”和田一夫用一年的时间反思自己,每天早上凌晨四点起床写日记,读书。从公众视野消失后的和田一夫,1998年设立一家只有4个人的经营顾问公司,目的在于把自己经商多年的心得、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传授给年轻的企业家。
和田一夫举办了300多期学习班,近万人聆听他的讲座。八佰伴从成功到*的教训,给企业经营者们以极大的警示。在听讲的观众中,和田一夫结识了27岁的正田英树。一老一少很投缘,俩人后将双方的小公司合并,推出了超市统计软件,公司的股票还顺利在日本的创业板上市。
中国大陆的八佰伴分店,被收购或易名,上海的分店以原名“上海第一八佰伴”经营。无锡、镇江、马鞍山、南京和南通等城市,还存在着由中国江苏华地集团经营的以“八佰伴”为名的百货商场,不过与日商“八佰伴”公司已无瓜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