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日本,和田一夫向父母表露出建连锁超市集团的志向。57岁的父亲听后彻夜难眠,第二天就把社长的位置让给了大儿子,这一年和田一夫33岁。
在银行的支持下,八佰伴超级市场顺利发展。1965年,和田一夫不仅偿还了银行的本息,还积累了不少利润。和田一夫趁热打铁,又开设了面包、糖果、调味品厂,八佰伴进货成本进一步降低。从1966年到1969年,八佰伴平均每年新开一家超市。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百货业开始大规模*、兼并,八佰伴这种地方级零售商,很难独善其身。不甘心被*和兼并的和田一夫,于是把目光瞄向海外,日本第二大侨民国巴西。
和田一夫发现当地的商业服务十分落后,巴西的穷人在商场连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他感觉那里的市场潜力巨大,值得一试。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家百货公司开张,和田一夫带领员工站在门口,一边鞠躬,一边不停地说:欢迎光临,请多关照。一个小时内,店内就涌进1万多名顾客,收银机前,大排长龙,店内更是水泄不通,当天不得不提前关门。和田一夫开业预期的年营业额是10.7亿日元,但由于生意异常火爆,最终为20亿日元。和田一夫马上投入扩建,1972年,新店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三倍,一举成为圣保罗市最大的百货商场。自此,八佰伴起的日式“殷勤微笑”服务横扫巴西百货零售业。
一家日本地方小零售商竟然在巴西大获成功,震惊了日本各界。不过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到全世界。巴西的经济基础本身就不牢固,一年间通货膨胀率达60%,可怜的八佰伴当初借的是美元,赚的却是巴西货币,一进一出就亏成翔了。雪上加霜的是,巴西政府加大了进口关税,并宣布禁止星期天营业。负责巴西业务的和田一夫的弟弟和田尚己无计可施,他直言道:“大哥,你再不替我解围,巴西八佰伴就完蛋啦!”和田一夫亲自飞往巴西,在四处碰壁后,终于得到了骏河银行的支持,之后巴西南美银行和三菱银行也先后表示愿意支援八佰伴。
和田一夫的四子和田光正临危受命,准备启程前往巴西,去面对债主及重建八佰伴。祖母和田加津准备了一只小手提箱硬是要一同前去。那时,八佰伴有一千三百家债主,和田加津毫无畏,坚持要去亲自拜访债主。和田光正不想让奶奶太辛劳,只挑了几个谈判不成功的债主让老人家去试试。
有位大债主,因八佰伴拖欠了他两个月的租金。大为不满,动用法律手段,要收回店面。为缓和矛盾,八佰伴还清了所欠的租金。但债主脾气很犟,房子不准备出租给八佰伴了。和田加津上门赔礼道歉,一次不行两次,两天不行三天,一直到第七天,债主才被感动,答应了这个70岁老太太的请求。经过苦心经营,巴西八佰伴终于慢慢还清全部欠债。但由于日系银行普遍不看好巴西短期经济前景,无人愿意再施以援手,八佰伴最终还是全线撤出了巴西。
在巴西的投资失败,但八佰伴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并未止步。1973年在新加坡开设百货店。1976年在美国及哥斯达黎加开设零售店。1984年在香港开设首店。1985年在马来西亚开店,1986年在文莱开店,1988年在泰国开店。1992年在澳门新口岸开店,1993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及英国开店。
新加坡是和田一夫海外市场中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当时新加坡人的商业习惯是休息天关店放假,周六周日整个街上很少有人,你要买东西都很困难。八佰伴进入后,打破了整个新加坡人的生活习惯和商业习惯,一年无休,天天开店。新加坡人在休息天开始走上街头,整个国家的商店也跟着在周六、周日开店。
1986年3月,八佰伴在日本上市,成为日本百货行业的典范。其总资产超过82亿日元。此时,正值日本泡沫经济膨胀,股市楼市大幅度升温。和田一夫敏锐地抓住了时机,通过举债去扩张经营。和田一夫认为,银行贷款效率低利率高,所以他要甩开银行,选择利用其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发行可转换公司债。
所谓可转换公司债,就是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的时候,可以根据事先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如果在转换期,公司股价高于事先约定的价格,债权人当然愿意将债券换成股票,这样公司的债务就变成了不用归还的股票,财务负担大大减轻。伴随着日本股市的繁荣,八佰伴轻而易举地发行了600亿日元的可转换公司债,也得罪了一直和八佰伴打交道的日本银行。
1984 年,八佰伴进入香港。当时八佰伴几乎所有的董事都反对到香港投资,然而和田一夫据理力争,并与香港新鸿基地产达成合作。1988年,八佰伴在香港上市。1989年,和田一夫宣布将总部从日本迁移到香港。当时,香港很多外资企业准备撤离,资本流失严重。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携巨资迁入,受到了港英政府、中国政府的热烈欢迎。
定居香港后,和田一夫买下了太平山之巅的香港第一豪宅「天比高」,与李嘉诚、郭鹤年、郑裕彤等许多社会名流结成亲密朋友。此后,和田一夫开始疯狂扩张,业务涉及百货、贸易、酒楼、快餐、娱乐、家电、食品、地产等多个领域。鼎盛时期,八佰伴在世界上拥有450家超市和百货店,年销售额达 5000多亿日元。
1990年10月,应中国政府盛情邀请,和田一夫和母亲和田加津一起访华。去北京见了领导,领导鼓励和田一夫在上海淮海路开店。当和田一夫了解到中国政府开发浦东的宏大计划后,觉得浦东一定会成为第二个香港,毅然决定选址浦东。那时候,去浦东还要摆渡坐船,浦东除了几家破旧的工厂,就是稻田和青蛙。把一家高档的百货公司建在农田上,许多人都反对,和田一夫却坚信,觉得一定会成功。
1995年12月20日,“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业。当天共接待了107万人次顾客,不仅创造了八佰伴集团的新纪录,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海第一八佰伴是当时全球第二大商场,也是中国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商业零售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很快成为一座时尚地标,给中国百货业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一楼原来都是卖羊毛衫衬衫的,八佰伴进驻上海后,全国百货公司的一楼都改成了化妆品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