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厂家之间本来就有比较大的技术差异,发动机动力表现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马力大的机子一般来说所谓的“高级技术”也会更多一些。
- 发动机零件的材质也不同
再来就是发动机零部件的材质有可能是不太一样的。
零部件的材料性能和发动机动力的极限关系是挺密切的。
就好像:你是一个很强的运动员,但如果比赛穿了一双质量特别差的鞋,穿了个拖鞋在那边跑田径,一般是发挥不出特别好的实力了。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三菱的第10代EVO,发动机换成全铝的4B11发动机之后,动力上的改装潜力就不如之前铸铁的4G63发动机了。
就是因为铸铁缸体相比铸铝,能够承受更强的动力。
在民用车上面,虽然没有EVO那么夸张,但原理也是一样的。
布仁在期刊《产业与科技论坛》上面有篇论文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材料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上面说。
铸铁的缸体热负荷能力更强,在发动机的升功率方面,铸铁的潜力更大,一台1.3L排量的铸铁发动机输出功率可以超过70kW。
而一台铸铝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只能达到60kW了。
除了铸铁、铸铝缸体的区别,活塞、曲轴、连杆这些零部件的材质,甚至是涂层工艺,都有可能对动力是会有影响的。
- 车企出于市场差异化的考量
至于说是同一款车高功率版本比低功率版本多出了很多马力这种情况,其实就是车企基于市场差异化的这么一个考量了。
手机一说打比方,你就马上好理解了:手机厂家卖了一款手机,但是有64G的、128G的、256G,不同的版本价格也不一样,差不多就这种感觉。
陈层在期刊《商场现代化》上面也有篇论文的,《企业市场营销创新与差异化营销理念的运用探索》,里面讲到。
不同企业所面对消费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别。
只有以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选择为依据对其进行划分,形成了差异化市场,才能保证所制定的战略有效性。
都不用记,讲人话就是:每个人的消费需求就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对车子动力没什么需求,钱也没那么多,会动、牌子好一点,可以了。
有些车企为了降低门槛,当然就需要降低发动机的成本,比如说:阉割掉一点动力,或者说是材料稍微用得便宜点。
这样既满足了这种消费者,也做出了产品的区分,还扩大了自己的销量。
拿前面说的宝马3系来讲好了:根据搜狐汽车的销量数据,在几个加长的版本里面,320Li的销量仅次于325Li,是卖得第2好的版本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