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看了这件事,小编只想说,红军由弱胜强,由小变大,并不是简单的军事艺术,最重要的是人民需要他,所以每当陷入绝境的时候,总会化险为夷。
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正题,按照老规矩,首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背景。
背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红二十五军。
话说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从鄂豫皖根据地撤离之后,红二十五军进行了重建,并且开始独立支持鄂豫皖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重建之后,面临的环境其实是很艰难的,因为随后他们就要面对蒋介石对根据地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
了解历史的小伙伴,其实都很明白,历史上的五次反围剿中,最难的是第四次和第五次,因为敌人的动作越来越大,兵力也越来越多。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所以最后的两次反围剿斗争,是很难的。
但就算是这样,红二十五军为了保卫鄂豫皖根据地,还是打了好几个漂亮的仗,郭家河战斗,长岭岗战斗,扶山寨战斗等等,歼灭敌人的正规军论万为单位进行计算。
但最终在第五次反围剿结束之后,红二十五军依然走上了岔路口,他们面临一个抉择,就是留下来继续和国民党做斗争,还是进行战略转移。
这个问题摆在了鄂豫皖省委的面前,经过了半年多的抉择和酝酿,最终还是决定摆脱目前的困境,寻找另一片合适的地方,重新开辟根据地。
咋说呢?对于这件事党中央其实前后做过两次指示,后来还在1934年的八月份,*派遣程子华去了鄂豫皖根据地,来说明党中央对于这件事的指示。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鄂豫皖省委就在1934年的十一月十一号召开了常委会。
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和*的指示,认为红二十五军进行战略转移,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转移之后,部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顺势还可以把国民党的注意力从鄂豫皖转移出来,让敌人的主力部队跟着转移部队走,从而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第三,留下来的部队还能坚持战斗,也好把老根据地保存下来。
当然在这次会议中,也讨论了当时鄂豫皖根据地的一个现状。
红二十五军经过两年来的对敌斗争,最为重要的难点就是敌人的兵力,每次反围剿的时候,都比前一次得多,所以在人数上,红二十五军重来都不占据优势。
这个敌人的优势,就目前来看,短时间内是无法逆转的。
接着就是根据周围的情况,想要扩大根据地,经过几次尝试,收效不是很大。
那么在这两个前提下,红二十五军的发展就有了很大的困难。
补给获得困难,就会影响部队的发展,部队的发展反过来就会体现在根据地扩大和恢复的问题上。
所以经过对目前红二十五军本身的实际状况,以及转移后会得到的便利,最终会议一致通过了——部队必须进行战略转移。
所以红二十五军这就开始了长征,而红二十五军对外行动的番号,变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当然对于原来的老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还是留下了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战斗,而这部分留下来的武装就被重新组建为红二十八军。
很快在五天后,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多人的队伍,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
而程子华是当时红二十五军的军长,部队下辖四个团,二二三团,二二四团,二二五团以及一个手枪团。
那么面对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蒋介石会甘心吗?当然不会,他一准会在红二十五军转移的过程中,进行他拿手的围追堵截。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当时东北军的九个师,再加上国民党的鄂豫皖三省追剿队五个支队,前前后后四十多个团,对着红二十五军的身后可就追了上来。
这一路国民党的部队追得那叫个紧追不舍,好几次差点被他们把红二十五军给堵上。
最终红二十五军经历了长征中,最为险恶的一战——独树镇战斗。
这一场平原作战之后,红二十五军就转移到了伏牛山区。
这个地方是豫西内乡王别廷芳的势力范围,别廷芳在这股势力,就连蒋介石都想拉拢。
说个事您就明白了。
话说有一次汤恩伯的部队驻扎在别廷芳的地盘上,结果这支部队大晚上不睡觉跑出去抢劫,这顿打劫那叫个满载而归,把这支部队高兴坏了。
结果事情传到别廷芳的耳朵眼里,直接就将这支一百人的部队给缴了械,随后就给挖了个坑给埋了。
这人很厉害,在这个时间点上,对于红军甚至是以后的新四军戒备心很重,对待的手段也很残忍。
好了,咱接着说,红二十五军进入到伏牛山区的形式。
咋说呢?伏牛山区地方不大,还是一个长条形,人不多,所以粮食物资都很少。
那么当时的红二十五军进入到这里之后,就打算离开,继续西进,进入到豫陕边界的商洛山区。
所以当蒋介石看到红二十五军进入到伏牛山之后,也感觉到,红二十五军要入陕,所以提前半个月将开封的十九路军第六十师,给弄到了朱阳关和五里川这里,一万多人的部队,直接就把入陕的大路给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