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野生动物世界
2000年底,在离香江野生动物世界不远之处,全国第一家夜间野生动物园开张。这是继新加坡夜间动物世界之后,世界上最大的夜间动物世界——长隆夜间动物世界。这里生活着200多种、近3000只夜行动物,包括巴西貘、喜马拉雅黑熊、三色狼等难得一见的珍禽异兽。这两家动物园都是同一个老板。
2002年春天,《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看动物、去探险、赏马戏、吃美食”来介绍长隆夜生活,文章写道:“只见夜幕下到处是一群群神采奕奕的游客,一面面导游旗迎风飘扬,能同时容纳1.2万人的长隆演艺广场座无虚席,夜晚的长隆到处呈现出热闹的景象。”
政府对这个硕果仅存的主题公园寄予很高期望,2004年,当文化部决定在全国评选树立50个各具特色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时,广州市把长隆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候选单位推荐上去。2005年10月8日,长隆夜间动物世界进行全面改造。原址一分为二,一半改做“马戏乐园”,一半改做“欢乐世界”游乐场。
2006年春节前,马戏乐园隆重开张,推出了一台大型马戏《森林密码》,由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演员和300多只动物演员同台演出,光是那个超豪华的舞台布景,便使用了1600立方米的树木,1.2万平方米的幕布、800平方米的草坪、800立方米的石头、10万根树枝、重达四吨的各种黏合剂。这出被称为“第四代情景马戏”的《森林密码》,号称创下四个“世界之最”:最大的实景式舞台;出演人数和动物最多的马戏;2006年最奢华的马戏表演;过亿元人民币打造最大的马戏表演场。
政府、媒体、旅游业人士纷纷为它鼓掌叫好,并预期它有可能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金漆招牌”。
在番禺买楼有排旺
早在1989年5月,香港有荣有限公司、香港恒基兆业有限公司、香港粤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就一起组建了番禺洛溪新城地产有限公司,率先开发沙岛,到1991年底,建成了93幢2551套经济实惠型商品房,面积22万平方米。以现在的标准看,它们的结构、布局、园林、设施都乏善可陈,但可以说这是番禺房地产的第一声起程炮。
被《北京青年报》称作“世界公民”的彭磷基,1991年来到了番禺。他出生于香港,祖籍番禺。毕业于香港英皇中学,在美国修读建筑本科后,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香港、台湾、大陆搞了30年房地产。当时,广州仍处在单位建福利房的时代,还没有大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彭磷基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决定在番禺钟村建一个大型的“精英卫星城”——祈福新邨。
祈福新邨
彭磷基买下的第一块地,是一块面积不大的荒山沼泽,当地人用来办养鸭场的。彭磷基后来回忆:1991年时,附近还完全没有配套设施,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住客能够接受的环境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当作一个社区来设计,所以我们就用了‘卫星城’的概念来设计。”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超前的概念。
1991年祈福新邨动工兴建,先后投入资金逾230多亿元,规划用地达到五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包括两所学校、大型综合性医院、全亚洲最大的度假俱乐部、大型商业步行街、超市、肉菜市场。绿化率达到75%,拥有34万平方米的祈福湖及环湖公园、祈福农庄,以及上百个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到2005年,已有两万多户、七万多人入住。到完全开发后,入住人口将达15万,堪称全国最大型的低密度住宅区。
《北京青年报》把彭磷基封为广州“郊区化运动”的先驱。其实按最初的构思,祈福新邨与其说是广州的“郊区化运动”,不如说是香港的“郊区化运动”,因为早期的购房者大部分是来度假的香港人。
继祈福新邨之后,1991年,有“广州第一文化社区”之称的丽江花园开盘,受到白领一族的热烈追捧。随后,番禺的房地产开发进入了一个群雄并起、春秋战国时代,一大批高质素的绿色住宅小区在原来的荒山田野上崛起。番禺区副区长余楚风说:“当看到一个面积上千亩、居住人口数万的小区突然起来时,最初真有点害怕。”但很快这里不是有一个这样的小区突然起来,而是有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突然间一起冒出来了。
1999年,以“运动就在家门口”为卖点的南国奥林匹克花园开盘;2000年,以“每日的星级享受”为全新理念的华南碧桂园和以“一个心情盛开的地方”为宣传语的星河湾,相继开盘;2001年,“居住与世界同步”的锦绣香江开盘;2002年,号称“国际级度假社区”的广州雅居乐开盘。
那些楼宇一幢比一幢漂亮,会所一个比一个豪华,绿化覆盖率一个比一个高,几乎所有售楼说明书都把休闲、健康、绿色、文化以及外国风情作为关键词。广州雅居乐在自我介绍时说,他们拥有“巴厘岛度假式半山超豪会所,加拿大幼稚园,欧洲风情商业街,街道两旁是东南亚风格奇趣石蛙,法式休闲长凳”。虽然它提到的那些地方,人们多半没有去过,更不清楚“法式休闲长凳”有何特点,但类似的广告词,如山似海,漫天而来。它把花园小区的居住环境,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以迎合有“身份焦虑综合征”的中产阶级人士。
番禺的楼价从最初的每平方米一两千块,暴涨至四五千块,人们依然趋之若鹜。现在涨到三四万元,也不稀奇了。每天有500多辆村巴,满载着被称为“两栖人”、“新移民”的市民,往返奔驰于各个楼盘与老城区之间近百条的不同线路上。当年广州房地产销售十强中,有七强是来自番禺的,说起“华南板块”,在全国房地产界没人不知道。
然而,作为“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之一的彭磷基,对媒体炒得火热的所谓“郊区化”概念,却不以为然。他对记者说,这只是表相,实质是一种“商业行为”。事实上,番禺一直是在朝都市化发展,而不是郊区化。早在2001年,当房地产开发商们还在热炒“郊区化”时,市长林树森就说:“现在我们把县级市(番禺)变成了区,地铁三号线拐过去,路也修了过去,正逐渐将广州未来的城市中心南移。”此言一出,所谓的郊区化概念,实际上已盖棺论定。
曾经宁静的祈福新村
经过多番论证,2003年,政府决定在番禺钟村石壁投资130多亿元,兴建广州新铁路客运站,使之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铁路客运站。新客运站将成为珠三角的交通主枢纽,实现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轨道、地下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的紧密衔接。一旦这里成为客运中心,人们理想中宁静安详的郊区化生活还能存在吗?2005年,规划部门宣布一条连接新火车站的市政大道,将从祈福新邨穿过,引起了业主们吵吵闹闹。
有人用“摊大饼”来形容城市的扩张,就像北京那样,一环、二环、三环、四环地摊下去,城市规模愈摊愈大。但广州的城市规划者宣称要打破摊大饼模式,以多中心、网络式的空间结构,使广州都市区内部形成功能分工明确的多个核心组合。他们在沙湾水道南岸的东涌镇、鱼窝头镇,以及沙湾水道北面、市桥以东的地方,包括石碁镇、石楼镇和化龙镇的一部分地区,发现了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于是雄心勃勃地把它规划成一个占地228平方公里的“广州新城”。
2005年7月26日,广州市社科院公布了广州新城的发展模式研究报告。关于广州新城的未来蓝图,有人建议把它定位为“亚运之城”;也有人建议定位为南沙区的配套区域,发展生活配套设施;还有人建议定位为接纳老城区人口分流的一个新区。但也有头脑冷静的规划专家认为,这是广州最后一块处女地,在没想出最佳方案前,最好先按兵不动。社科院的报告把广州新城定位为“集国际化商务办公、现代型服务业、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休闲健康产业、居住于一体,适当发展物流加工业及信息产业的新城区”。
余荫山房
规划部门声称,番禺未来至少要容纳500万人口,才符合城市发展的规模。“严格上来讲,”林树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南沙部分,还有东涌、鱼窝头、黄阁这部分和沙湾水道以北部分,是一个组合城市的概念。”吴良镛院士预测,以广州为中心的大珠三角,将来很可能“形成全球第一个跨境发展的‘世界城市地区’”。
番禺,这个原来到处是围垦滩涂、农田和果林的农业区,1980年代涌现了一大批三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然后又搞起了一批主题公园和高级宾馆、酒店,接着又兴建起一个个“欧陆风格”的大型屋邨,这些看上去毫不相*景观,奇奇怪怪地拼接在一起,互相重叠,互相交错,从不同方向介入这个地区,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新的空间秩序。这无论对城市规划者、建筑师,还是对社会学家、文化学家来说,都是一种全新而有趣的体验。
读本号文章,品岭南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