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箱体养蜂是周年采用2~3个箱体培育蜂子的养蜂管理方法。养蜂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多箱体饲养蜜蜂。在我国的新疆、东北等地也有用多箱体养蜂的。多箱体养蜂的显著特点是群强,蜂群生产效率高。
自上世纪郎式蜂箱和意大利蜂引人我国饲养至今,大部分养蜂者在蜂群繁殖季节,常用一个巢箱育虫,而不是用2个育虫箱,用2个育虫箱进行蜂群春繁的更是少见。通过几年的实践, 对此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6月中旬的木荷树花期, 流蜜较涌,由于木荷花蜜色泽较深,口感不好卖相差,我就没摇蜜,尝试着套上第2个继箱用来贮蜜。 巢脾从底箱开始按6、5、5放置。没想到,这样既扩大了蜂巢的空间,又减轻了工蜂扇风散热的劳动强度,还有效地控制了分蜂情绪,真可谓一举数得。在木荷树花期结束时,双继箱内贮有10张大蜜脾,为蜂群以后的强群生产打下了基础。 秋季生产王浆时,由于蜂群贮蜜充足,群势强大,在9月3日生产的第一批王浆,单框产量竞超过了200g( 当时周边蜂场王浆产量大多在100~150g)。
为此,决定试试看, 第二批采用双浆框生产王浆。在9月10日~10月20日这段时间里,每群蜂平均每批生产王浆在300g以上。这次的偶然巧合,使我充满了信心,以后便一直用多箱体养蜂。第二年油菜花期蜂蜜单产在55g, 而周边蜂场群单产在10~15kg 。为什么产量差距这么大?我分析后认为, 我饲养的多箱体强群,在上午有雨下午雨停、气温合适偶有阳光的天气下,强群能够在3小时采集时间内,把巢内空脾都采得满满的,而弱群只能采到维持自身消耗的饲料。多箱体养蜂除了蜂蜜高产,王浆产量也高,批产量能达到400~500g/次。
确定蜂蜜的产量与蜜蜂飞行之间的关系曲线: “只有每小时有14 000只以上的蜜蜂出巢时,蜂群的重量才会增加, 每小时出巢20000只采集蜂的与60000只采集蜂相比, 蜂数是1:3,而蜂群的增重却是0.34kg:5.7kg,即1:16.8” 。 这说明强群的采蜜量是惊人的,有数倍于弱群的能力。
蜂群春繁时,多箱体蜂群的起步群势要相对强一点,蜂数要求在5足框蜂以上,使用2个箱体开繁,巢箱的繁殖暖区放4张育虫脾,小隔板外放1张大蜜粉脾,继箱上放2~3张蜜粉脾,巢继箱之间放1块隔王板。紧框繁蜂的时间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进行。在紧框的前一晚,应该喂少量热糖浆,要求安排在蜜蜂排泄爽飞后进行。紧脾时,遇气温低, 则把紧掉的巢脾放在小隔板外,避免部分蜜蜂被冻。第二天早上,蜜蜂大多爬到隔板内,这时可将空脾提出。 如偶有少量蜜蜂趴在上面,用蜂刷轻轻地扫在巢内。奖励饲喂要坚持好天气多喂,雨雪天等不适宜蜜蜂飞翔的天气不喂的原则。花粉饲料在配比上,应尽量提高茶花粉的比例, 一般用3份茶花粉1份豆粉的配比。 在早春饲喂花粉时, 一定要采用灌脾饲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