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蜜蜂为适应外部环境,能够根据外界的气候、蜜源和巢内蜜粉贮存情况来自行调节繁育。早春,蜜蜂刚开始繁殖时,有5足框蜂这样群势的蜂群,子圈不大,哺育能力绰绰有余, 子圈的温度基本稳定在34.5℃左右, 不为巢内保温或不保温所影响,重要的是要为蜂群备足蜜粉脾。 早春, 浙江地区的气候条件还不稳定,如遇上2011年这样的连续阴雨低温天气,那么就会严重地制约蜂群春繁的多产多育。养蜂者如逆势而为,一紧脾就开始为蜂群保温、奖励饲喂,此举或将促使越冬蜂多酿蜜而加快衰老,引起蜂王多产子而受冻拖子。
为此,一般在紧脾后的21天内,也就是在第一代新蜂出房前不进行奖励饲喂, 任蜂群自然繁殖。用双箱体这样的“冷” 繁殖方式或顺应了蜂之天性,让蜂群根据自然条件适度繁育,为的是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珍惜、保护和有效地使用越冬蜂,让蜂群以最少的基础代谢或能量消耗来置换最有实效、高质量的封盖子脾。求子脾的质量为主,数量其次,保证第一代子的健康、强壮。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外界气候恶劣,蜜源缺乏的早春时节,给蜂群准备充足的饲料, 繁育蜂群的第一二代子用上年的成熟蜜粉脾作饲料,管理上很轻松,几乎不花费精力,子脾也相当不错。
油菜花初期,当给蜂群加一个继箱后,暂不生产王浆,等蜂数再密集一些、油菜花大流蜜后,在第一次取蜜前加上第二个继箱。第一个继箱上加隔王板, 把蜂王从巢箱提到第二继箱内,第二继箱内放2张巢脾,其中一张是刚有新蜂出房的老蛹脾,另一张是适宜蜂王产卵的空脾,巢脾从底箱开始按6、6、2布置。这时的第二继箱巢温适宜,蜂王产卵时爬行距离较短,产卵积极,卵圈大,空脾上很快就产满了卵。因蜂王在继箱上的产卵脾少,要根据实际情况,把产满卵的巢脾,每隔5~6天与巢箱有新蜂出房的老蛹脾对调,这样能做到虫源脾天天有,又不耽误蜂群的繁殖。
让蜂王在第二继箱上产卵,一是可以省略虫源蜂群的饲养,二是找幼虫脾速度快。在3月10日左右可培育一批王台,生产群在加第二继箱时,可提王上继箱,在巢箱介绍一成熟王台,使培育新王和生产在同时同箱进行。这样,既能育成新王,又不用分蜂组织交尾群,节省了有限的资源,让更多工蜂投人生产, 提高蜂群在油菜花期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