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普通消费品的国家只有几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
绝大部分国家是以烟草制品或作为更为严格的医药品进行监管,甚至有大量国家禁止销售电子烟。
截至目前,世界上有189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电子烟的管控措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泰国、巴西、挪威、瑞士等国家全面或部分禁止蒸汽式电子烟。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加热不燃烧的产品依然被各国政府“厚爱”,并且被市场认可。
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的烟仓中,装的不是烟液,而是真正的烟草,通过低温加热以使烟弹中的尼古丁及烟草特有的气味充分析出,保证口感与传统卷烟十分相似。
同时这类产品与蒸汽式电子烟相比,烟雾小(蒸汽式电子烟烟雾很大,“玩”的属性较强),体验感接近真实烟草,因此在目前的电子烟中是最合适传统烟民作为替代卷烟的产品。
传统的卷烟在350℃-600℃的高温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而加热不燃烧型的电子烟并不点燃香烟,仅只是将烟草温度加热至300℃,在充分析出人们所需的烟草物质后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
我们看看各国政府的态度:
日本政府是完全禁止蒸汽式电子烟的,但却鼓励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的发展,并且在禁烟场所允许使用HNB(加热不燃烧)产品。
2017年全球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销售额为50亿美元,日本独占47亿美元。
由于日本的推广成功和各国政府的认可,导致2018年加热不燃烧型电子销售额再翻一翻,达到100亿美元。
目前,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以及日本等多个国家政府都承认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相比,具有减害属性。
▲
备注:WHO(世界卫生组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PMI(烟草公司菲莫国际)
IQOS是烟草公司菲莫国际的一个电子烟品牌,同时也是靠这个品牌成为全球最大的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企业。
美国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子烟几乎都是蒸汽型的,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子烟生产商在2012年与美国FDA打了一场官司。
在2008年FDA发布电子烟销售禁令,这道禁令最终因败诉而被撤销,电子烟也被归纳为烟草制品,不受FDA监管。
但是加热不燃烧型产品是受FDA监管的,在今年的4月份,菲莫国际旗下品牌IQOS才通过FDA的PMTA认证,这意味着美国的市场才刚刚打开。
目前,全球通过美国FDA的PMTA认证的企业只有两家——IQOS和瑞典一家公司。
有做过医药企业研究的投资者应该都知道,一款新药或者仿制药想要通过中国的CFDA难度都非常大;
而美国作为监管制度相对完善、对食品药品要求很严的国家,其FDA的认证难度更大上一个数量级。
因此,中国的药企去认证美国的FDA都被认为是勇敢的举措,俗称“渡劫”,可想其要求之高。
FDA对于PMTA认证所需的流程包含,烟油成分测试、物理机械性能测试、体内毒理学研究等,通过对比传统烟草对使用者的健康风险影响。
IQOS的加热不燃烧产品不仅通过了PMTA,并且还准备继续“冲关”,申请MRTP的测试。
这项测试是充分对比菲莫国际的产品与传统香烟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是否减少,如果减少比例较大,且达到监管者的要求,那么便能带上美国政府部门批准的合法的“减害标签”。
与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相比,市面销售的蒸汽式电子烟绝大部分都没有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管认证,危害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我们的观点是,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的技术突破是在2014年,2015年才步入市场,至今发展仅4年左右,但安全性普遍受到各国政府机构认可。
并且,这种产品重点不是针对青少年人群,因为其低烟量、可玩性较差、口感接近真实香烟的特性,针对的是那些对健康有要求又摆脱不了香烟的传统烟民。
但目前,电子烟的公众形象被蒸汽型电子烟给打击到了,让电子烟已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作为科技的新趋势,配以各国的监管,我们相信电子烟依然有着生命力。
例如今年6月份之后,不管是传统的香烟还是新型烟草都要受FDA监管,FDA规定2016年8月之后发行的电子烟产品必须要通过PMTA认证才能上市;
2016年8月之前上市的产品,需要在2020年5月之前提交PMTA申请。
欧盟在2017年5月规定,所有电子烟产品的进口商和生产商都必须符合TPD,否则将无法继续在欧盟销售。
我国也在两年前就着手准备电子烟行业的监管措施,行业标准预计在今年出台。
全球烟草市场2017年销量达650万吨,销售额接近7000多亿美元,全球烟草产值占当年世界食品和饮料市场的10%左右,主流烟草公司每年上缴的税费合计超过2848亿美元。
据百度百科显示,2014年各国GDP排名中,GDP超过7000亿美元的国家只有21个,GDP超过2800亿美元的国家只有43个。
当年录入统计的国家有191个,也就是说,几个主流烟草公司的纳税额就超过148个国家的生产总值。
烟草之暴利、需求之强劲,展现的淋漓尽致。
假如电子烟能够替代这部分市场,那空间得有多大?
从各方面统计的数据来看,电子烟的主要消费分为烟弹(烟液)和烟具。
烟具包含了电池、控制器、新潮的外壳,属于耐用品,一般来说消费者只需购买一个便能长时间使用,价格也仅在数百元左右。
但电子烟由于其外形酷炫以及不同品牌的烟具与烟弹不相容等原因,消费人群用以收藏或者尝试其他品牌的电子烟,因此购买烟具的数量会不止一个,支出会多很多。
烟弹根据电子烟的种类有所不同,一种是烟液,另一种是烟草。
烟弹是快消品,一旦使用完毕就得换,两种烟弹的价格根据其实际的使用量,都差不多是我国中高档卷烟的水平。(根据不同品牌有不同价位,但中间数差不多是中高档烟的价格)
电子烟制造业企业不仅赚耐用品的钱,还能够持续赚快消品的钱。
如果完全替换,市场规模会大于传统的卷烟。
这么大的市场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市场,中国烟民的数量是3.16亿,占全球烟民总量9.3亿的33.9%,烟草消费吨数占全球消费的36.8%,消费金额占比29%。
我国烟草市场超过1.44万亿,不过销售额大部分以税收的形式上缴国家。
蒸汽式电子烟在中国还没有正式的监管条例,不属于烟草制品,因此大部分企业是以普通电子消费品的纳税范畴。
烟草在纳税的前提下都非常赚钱,不纳高额税负的烟草制品那简直要上天了!
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即便在今年央视3.15晚会重点指出蒸汽式电子烟的危害之后,依然有大量的资本涌入。
2019年上半年,电子烟产业的投资案例超过35笔,截至今年8月,国内电子烟市场融资已超过10亿元。
我们的先哲马克思说过: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电子烟抢的是国家烟草的生意,还不用上缴烟草税,还有巨大的市场,哪个资本能按得下怦怦跳的冲动?
但显然有的资本知道国家要收口了(监管),有的不过是想刀口舔血。
目前国家的监管政策还没出台,行业标准还没设立,不过这是迟早的事,因为这首先涉及国家的烟草财政收入;
第二标准不出,市场混乱,劣质电子烟危害人群健康;
第三不进行管控,容易导致青少年过早接触,吸烟人群增多和产生年轻化趋势,控烟失效。
由上文可知,电子烟目前分为两种,蒸汽式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型,但在我国售卖的只有蒸汽式电子烟。
因为蒸汽式电子烟中能够产生效果的是烟液,通过阻热雾化烟液达到吸烟效果,而烟液没有被归为烟草制品,不被国家管控,因此民营企业可以参与。
加热不燃烧型的电子烟,加热对象是烟片、烟丝,属于烟草制品,因此只有国家烟草公司能够生产、制造、流通,属于国家管控型。
各地中烟公司都有研发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四川、湖北、安徽、山东、广东等中烟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产品,四川中烟的“宽窄·功夫”甚至出口韩国。
但所有的中烟公司,在国内就是没有销售。
因为没有行业规范和政策表态,作为国家机构自然不敢乱来。
那么好戏来了。
蒸汽型电子烟所能达到的效果并没有生产厂商所宣传的那样,并且还有许多恶劣的后果,如诱导青少年吸食,高温雾化的烟油产生了更多的有害物质等。
而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被各国承认且鼓励推行,具有较好的减害效果,是专门针对传统烟民的产品。
烟草行业作为国家的钱袋子,自然要牢牢看好,对蒸汽式电子烟更严格的监管和鼓励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发展,既是师出有名也是顺理成章。
截至2018年底,全球电子烟的销售额达到240亿美元,占全球7000亿美元香烟市场的3.5%,渗透率为3.5%。
其中,美国接近10%,英国和日本超过10%,而我国仅为0.3%。
2018年我国电子烟销售额是7.5亿美元,如果渗透率提高至与全球一样的3.5%,则目前国内市场将增长十倍至75亿美元,与目前的美国市场相同。
在美国市场中,JUUL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估值却高达380亿美元。
那么对应到国内,是否也会有这么高估值的公司,如果加上国内体量将近为美国三倍,那么估值或许更高。
电子烟这东西,成长速度就像扩散中的“非洲猪瘟”一样,太快了。
2008年,全球电子烟销售额仅有3亿美元左右(我国就有2.05亿美元),到了2018年就变成247亿美元,十年70倍。
如果中国电子烟规范后,大家敢卷起袖子干,成长速度定然不慢,那么个中有何机会呢?
首先,蒸汽式电子烟必然被严肃规范,但不乏个别企业能够达到要求,蒸汽式电子烟的社交属性和娱乐属性必然会吸引年轻人群参与,因此其中有部分品牌会跑出来。
这部分企业分为两种,一部分是给海外品牌做代工起家的,受益于这几年海外电子烟崛起赚的盆满钵满,部分企业开始从代工转型自主 代工的两条腿走路,已设立自主品牌,但缺乏渠道。
A股中以盈趣科技(002925.SZ)、亿纬锂能(300014.SZ)为代表。
亿纬锂能主要是参股新三板的雾化器巨头麦克韦尔,已摘牌。
另一部分是互联网企业,体量小,但营销能力十足,能够较快在渠道入手,受资本青睐,这两三年获得大笔融资,目前互联网品牌是国内电子烟的销售主力军,市场份额占绝大多数。
这类的企业普遍体量小、未盈利,还没有上市,但因为营销能力强知名度会比较高。
加热不燃烧领域应该更加受到关注,因为减害技术成熟再加上国家垄断,导致这个类型的电子烟具有天然的优势,或许会类似日本的电子烟市场一样,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个行业应该寻找与各地中烟公司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尤其是在新型烟草领域有合作的公司。
A股中有集友股份(603429.SH)、劲嘉股份(002191.SZ)。
这两家公司与各地的中烟公司在烟标上合作多年,形成深度捆绑的关系,同时还共同开发新型烟草,因此在国内电子烟蓝海里,有望成为最受益的一批。
总的来说,中国作为电子烟的生产、制造大国,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绝大部分以出口为主,内销甚少;
国内电子烟的市场份额不到全球的5%,但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在合理监管下,电子烟的潜力相当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