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忐忑不安可以采用的方法,六年级仿写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02:13:04

我办幼儿园16年了,用尊重和爱对孩子进行人格建构。我想和大家探讨,养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该如何调整情绪,为何你总是焦虑急躁得苦不堪言?

理解忐忑不安可以采用的方法,六年级仿写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1)

理解忐忑不安可以采用的方法,六年级仿写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2)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理解忐忑不安可以采用的方法,六年级仿写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3)

李跃儿 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民办幼儿教育十大杰出人物”。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关键期关键帮助》《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等多本教育著作

发火之前停半拍

最近我看了一部动画片,讲的是未来社会守护森林的机器人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机器人内部设定的程序和功能就是保护森林,他没有感情,没有对任何生命状态的感受。这个能活一千年的机器人,在生命还剩下两百多天的时候遇到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她坐在树下,脖子上拴着铁链,而那时人类几乎已经在地球上绝迹。程序告诉他解救孩子不是他的职责,他离开了,小女孩却突然叫了一声“爸爸”,戴着铁链一直跟着机器人走。由于时间久远,机器人身上的皮肤开始裂开,还有一块掉到河里,小女孩一头扎进水里帮他捞皮肤……有一天,女孩跟人出去寻找一朵可以实现一切愿望的永远发光的花朵,天黑都没回来,想到路上可能会有变种人伤害她,机器人忐忑不安,不住地看着门外……

这个情节让我眼泪盈眶,机器人其实已经把自己变成了女孩的“家长”。我在想家长的担心从何而来?那正是源于爱。所以,当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千万不要感到自责。

但是,焦虑要有度。适度的焦虑能够带我们远离伤害,但过度焦虑会带来糟糕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孩子对你撒谎,让你无法及时知道孩子的现状。

如果孩子出现不好好学习、沉迷于游戏等状况,你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真正理解孩子的家长,不会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轻易产生对他们失望的感觉。要知道,你的过度焦虑会让你的心变苦,容易发泄情绪,一味将责任归咎于孩子,把孩子的心也拉到苦水里。家长的焦虑其实来源于对孩子的未知。

想真正帮助孩子,必须建立这样一个习惯,当孩子出现任何令我们不安的状态时,首先停下来,哪怕花10分钟,找安静的地方深呼吸,去思考:第一,孩子发生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必然会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还是这些情绪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第二,孩子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给他们的帮助不够或帮助不得法造成的?经过这两步,也许我们就没那么担心了,孩子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少,我们对孩子的帮助才会更有效。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是不断地尝试、犯错、改正再尝试的过程,缺少哪一步,都会影响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更好地面对千变万化的环境,以至丧失适应能力,降低心理承受力。所以,家长要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犯错”,以积极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理解忐忑不安可以采用的方法,六年级仿写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4)

多一些倾听孩子说话的时间

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跟你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这时候,你要注意老师对孩子的观察角度,或许有的老师认为一个孩子在学习中身体不动,一直看着老师才表示“专注”。如果只有身体“姿势的专注”才能让我们满意的话,那才叫因小失大。

你的孩子专注吗?

首先,六岁左右的孩子逐渐从身体学习过度到大脑学习,需要四年的时间,也就是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很多国家的教育在这一阶段是不要求孩子的身体姿势的,不必把孩子的身体捆绑住,非要在某种姿态下去听课。孩子有一种强大的*想要动,导致大脑从讲课内容上离开,反而变得不专注。所以我们要的是孩子专注老师所讲的内容,跟着老师去思考,能够把老师的每句话连接起来去理解,而不是要身体不动。这时候家长恰恰应该经常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上课很专注,很喜欢你。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得更专注,很快变得自律,养成良好的上课听讲习惯。

那么到四五年级仍不能专注听讲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呢?你要考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环境过于安静?比如睡眠、学习、玩耍的时候,周围分贝不够,孩子抗噪能力就会差,所以在生活中不要让周围的声音太过于单一。

家长听到老师“告状”该怎么办?首先,请不要觉得丢脸。一般来说,老师对你的态度不好,或描述孩子的状态很糟糕,回家之后你很容易将满腔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可能正觉得自己最近在学校表现不错呢。长此以往,孩子会没有信心去解决已存在的问题,进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以改正。

聪明的家长会怎么做?表扬!把老师“告状”的内容变成孩子以前的问题:老师说你以前的小动作可多了,上课不专心听讲,但你今天表现有进步,老师特别表扬你,妈妈也特别高兴。这样说的效果一定比把孩子大骂一通好得多。这就是把心泡在甜水里,你的心在甜水里,孩子的心才能甜。

理解忐忑不安可以采用的方法,六年级仿写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5)

孩子从身体学习过渡到大脑学习需要时间

家长要学点儿童心理学

我还想跟大家谈一谈孩子玩电脑的事。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就要谨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侵蚀孩子的神经。我建议家长要将孩子带到家务生活中玩耍,比如和面包饺子、挖沙子、搭积木,甚至玩肥皂都对孩子的发育有很好的帮助。

有一个概念叫“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互相协调的学习过程,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比方孩子摸到一个苹果,鼻子闻到了苹果的香味,眼睛看到了苹果的颜色,耳朵听到了切苹果和咬苹果的声音,那么他的大脑将所有感官接收到的信息统合起来,就形成了对苹果这个物质的认知。

但如果让孩子一直玩手机,一方面对大脑没有任何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游戏世界比真实世界要刺激的多,一旦迷恋上了游戏,孩子又怎么能对老师讲课感兴趣呢?

专注力出了问题,是需要家长进行引导的,不能一味责怪孩子为什么不能集中注意力,否则孩子会因为家长的否定而自卑,更甚者会出现被抛弃的恐惧感,慢慢变得迷茫,对一切没有信心,形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沉迷手机后,大多会采用粗暴制止的方式,甚至打骂。这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重,良好的引导方式是沟通交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对手机沉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有样学样,沉迷于手机,家长是有责任的。孩子刚开始玩手机时,家长的默许和纵容,是孩子后期沉迷手机的重要原因。不要刻意告诉孩子不许玩游戏,避免唤醒他们对手机游戏的关注。要让孩子从手机上抬头,可以试着丰富家庭的娱乐方式,比如多安排亲子时间,用亲子游戏代替电子游戏,这也给了你们互相理解的机会,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陪伴、倾听和支持,也让孩子了解家长的想法。

很多时候,家长的焦虑是因为深深的无力感。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是生来带着问题的,作为家长,需要学点儿童心理学,当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对儿童尊重与爱的意义,你的心才能泡在甜水里,而不是因为焦虑和急躁,感到苦不堪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妇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