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我们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很多人都知道实施的养老保险新制度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待遇机制。于是有的老人就想,临近退休了,最后两年聘上高级职称,也不会多缴纳多少养老保险,对养老金也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动力也就不足了。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职称本身指的是职务名称。是对个人这一辈子努力结果的最后体现了,如果能以高级职称的身份退休,最起码还有个荣誉感的。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了几十年的职务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过去退休待遇一直是跟职务、职称相挂钩的。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老办法退休待遇,主要是根据工龄确定基本退休费的计发比例,跟本人的基本工资相挂钩的。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国家制定了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退休还要实施新老办法退休待遇比较。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事业单位老办法退休待遇计算方式是以2014年9月本人的基本工资标准来计算的。不过实际上2014年以后晋升了职称,2024年9月之前退休老办法退休待遇实际上也是能够减少的。
按照山西省的职务升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办法,是根据退休前最后一次升降后的职务级别(薪级)、退休人员补贴标准、2015年定额提升部分,与2014年9月的老办法退休待遇差额。差额参与以后年度的工资增长率调整。一般来说,晋升高级职称,老办法退休待遇至少也能提升四五百元的养老金。
养老金新办法的退休待遇,是受到职称影响比较明显的。虽然说是养老保险缴费以后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是2014年10月以前的连续工龄是作为视同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跟退休时本人的职务、级别(薪级)相挂钩。
视同缴费指数一般是各个省市自行制定的视同缴费指数表。比如说内蒙古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指数,8级岗位升7级岗位,视同缴费指数由0.37上涨至0.42,增加了0.05。如果有30年左右的视同缴费年限,仅仅一部分影响也会增加1.5%~2%左右的社平工资的过渡性养老金。另外,还有规范性津补贴或者退休补贴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提高,有的地区还有艰苦边远地区补贴。
如果全部的视同缴费指数提升,能够提升过渡性养老金4%~5%左右的社平工资。再加上基础养老金的影响,晋升了的高级职称,一般养老金能比晋升前新办法退休待遇高出四五百元。
十年过渡期内的养老待遇计算,是以老办法退休待遇为基础。如果老办法退休待遇高,则按照老办法退休待遇发放养老金;如果新办法退休待遇高,则在发放老办法退休待遇基础之上,额外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的高出一定比例,2023年退休将发放90%。
通过养老金的比较,只要实现了职称的提升,老办法退休待遇和新办法退休待遇都能够提高,养老金自然也会越来越高了。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中人退休前晋升职称还是蛮必要的,不仅待遇更好,养老金也会更高。
特别是由于岗位数量的限制,距离退休时间越短的职工占据相应岗位编制的时间会越短,还会受到单位同事的欢迎,可以努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