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的1月刊开始,我们与前中国国家羽毛球队队长蔡赟合作,在杂志《球经》栏目中,将蔡队在其公众号(和蔡赟聊羽毛球)中所发表的一些技术文章进行规范化归纳、整理。
抛砖引玉,这一次,蔡队谈的是关于发接发的那些事儿。
发接发在现代双打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原因有二:
1、发接发环节体能消耗较小,一旦进入节奏,能连续得分,对方再追分的时候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2、中国羽毛球的整体风格比较依赖发接发,欠缺中局能力。
这些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展开讨论,现在我们只浅谈一些发接发概念性的问题,我认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发接发。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要推中场?
很多人认为,打双打必须会推中场,否则就是不会打双打。其实,我们的认识中充斥着很多这种三人成虎的观点,但又不能真正说清楚其中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推中场技术只在顶级比赛中有应用价值。拿我自己来说,常年和那些全世界发球最好的人打比赛,真的很难放网,他们一发完球就随球跟进一步,几乎都能做到直接扑死对方的放网。再者,由于这些对手的后场进攻威力超强,我也不情愿在自己失位的情况下推后场给对方*,所以只能推中场了。这话听起来有点不合理,实际情况是我对面那些人接我发球的时候,也和我一样。
其实,推中场是最没有威胁的选择,除非两人误会抢球,但高手是不会犯这种低级别错误的。因为只要商量好中场球全部由后者接,水平再低的爱好者也不会抢球了。
此外,我们接中场球,多数以回对方后场为主,也就是说,压后场这个最初级的办法是永远不过时的有效战术,所以我们为什么接发球不直接推后场呢?
不推后场的理由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些,除了职业比赛,比赛的双方很少有这么大压力的,所以推中场就成为浮云了。
再者,业余球员欠缺后续手段,不知道推了之后该干什么,对面的对手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我们经常见到业余比赛的双方在中场反复互推,推得不亦乐乎。
结论:能推后场就不推中场,别为了让人认为自己会打双打而推中场。
让对方先分边
接发球的回球路线无非是推两边、软推两边、拨两边,这些是最广泛使用的手段。它们对应着羽毛球的基础教学内容,我们从小练的都是往场地的边边角角打,俗称打点。因为我们长年累月地练边边角角,所以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上手。
但印尼队有不同看法,他们惯于采用接发球软推中路的办法。请注意!他们是软推而不是扑推。这种球迅速飞过对方站在网前的人并下落,使站在后面的人接球时点很低,并且很靠近前者后背,基本上无法再回中路。
请看下面的两张图。
图1是接发回边的三拍演化。可以看出,当发球方完成第三拍时,形成了一人网前一人边线的站位,而接发球方则形成一人网前一人底角的站位。此时绝不可能再打对角了,因为另一侧的空当无法补救,而剩下的点对方都有人提前取位,所以只剩下直线起球一个正确选择,强行保持进攻将遭到严厉的反击。也就是说,前三拍之后就要被迫防守了。
图2是印尼队的办法。由于软推中路球越过前者马上下落,对方后者的接球位置非常低,只能分边,于是就把图1的尴尬局面扔给了发球方。这个精妙的顿挫是整个操作的点睛之笔,很多人说亨德拉的网前很无敌,实际上阿山接发球的时候也经常这么干,只不过他上网的次数不如亨德拉多而已。而印尼队的二双普拉塔玛/苏瓦迪使用这一套路也十分频繁。
结论:让对方先分边,我方再回球压制边路底线,形成图1的位置关系时,轮到谁接球谁就死定了。
发接发推压反手区?还不够!
实战中,发接发推压对方反手区是常用办法,相对来说,我们也会非常注重对这一区域的保护,久而久之,攻击的效果也就不会太好了。在发接发推压反手区的同时,我们如果有攻对方正手区的办法作为配合,效果就会好很多。今天我们简单谈一些球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