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是经典的四人同线状态,放直线网前把发球方的前者吸引过来,同时我方右侧球员占点进位,形成四个人都集中在场地左半边的形态,这仍然是对A点的利用。
大家都露出了半个场地的大空当,你愿意当哪边呢?大家自己体会吧。
再谈发接发,你需要做对的两件事
上面讲的推正手区底线的变化,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了一些感觉。文体类项目的学习,感觉最重要的往往是求之不得的,有些人说不清楚球的来龙去脉,但在场上总是很潇洒自如,这就是感觉。
实际上,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和复制感觉的过程。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说说以前球员的发接发特点,前到什么时候呢?大约是李东秀那个时期吧。
如图8所示,发球方的第三拍又回了一个中腰球,好像这种互推中场的局面只在业余比赛中才经常出现,看来专业球员也不是很专业嘛。这个就见仁见智了,这个第三拍,一是体现了当时重视抽挡的总体趋势,二是体现出前辈球员的控制水平。图8中的接发球快拨中场,球下落得很快,但他们仍然有能力低点控制中场。
问题在于发球方第三拍之后形成的AB两处空当离两个人都很远,所以发球人回拉中场保护成为必然,于是在这一拍就形成了对方中场接球、而发球方网前真空的状态。但奇怪的是,当时面对这种局面,选择放网的人并不多,虽然发球方前者回拉漏出了网前空当,对手一般还是会发力,而不是打空当。
我给出图9的两个回球选择是追打发球人的思路,要么发力后跟进,要么打他回拉后形成的网前空当(也是跟进)。
总之,我认为这个球例中发球方是失败的,因为三拍之后就要防守了,而失败的原因则来源于第三拍推中场造成的发球人回拉保护动作。所以后来很多人逐渐把这一拍改为推底线,消灭掉A、B点的威胁,发球人就不用回拉了。
乍一看图10,很多人会问接发球这个推球,发球人一伸手就拦住了,怎么办?
我觉得,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反问两个问题:1、知道他要拦,你还推?2、找个人发球,你告诉他要推哪里,试试这种距离有几个人能拦得住?
结论:1、能做到这件事的人,水平至少高你两个档次是;2、在同等水平的情况下,小于半个场地距离的发力球知道也不能接。
右侧球员接发,推正手底线,直接占点左区网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是不做的。右边的人如果推了这拍,肯定是让左边的人接左区网前,就形成反向轮转了。下一拍无论打哪里,发球方都回压反手区底线,体校级以下的都没有能力接这个反手球。
接发球人这个占点形成两人都在左侧的队形,还是延续对A点的利用,不用担心发球方后者的大对角穿越球。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连大对角都应付不了,只能说明你和对手不在同一个档次,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敢打这一拍就是找死。
强调一下:接发球方后者对于右侧中场空当采取的是看点,望而不去。如果提前动,发球方后者回直线高球,立即摆脱被动局面。
因此,讲到这里逻辑就很清楚了,利用A点推正手底线,两人同侧队形,要么你打你不愿意的大对角空当,要么你打愿意的直线,我不用跑并获得进攻权。
以上关于发接发的内容,中心思想都是对A点的利用和两人归边。当然,球路的变化充满偶然因素,我们不可能每次都百分之百地实现战术意图,这正是球类项目的乐趣。学习战术是为了明辨是非,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到底是打对了还是没打对,摆脱那种凡是得分就视为自己正确的低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