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弱代偿的基本原理,递弱代偿的漏洞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06:42:16

比如原子,一个氢原子,它的原子核是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外围有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质子以它的正电荷感应电子的负电荷,这就是最原始的感应现象。感应现象表达着感知现象和后来一切精神现象的渊源。

由以上可以看到,任何主体,它要被感知,就必须自己先有一个能够有所感知的属性,只有在自身的“感知属性”和外部的一个对应的“可感属性”相偶合时,才能发生感应现象。

4,精神的渊源在哪里?

王东岳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不是人类所独具的一个突然出现的产物,它是在宇宙物质演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一系列属性分化和属性代偿的结果,它的代偿原理是由于宇宙物质的存在效价逐步递弱,从而要求相应的属性代偿予以弥补,即“递弱代偿原理”。

王先生说,当今世界,深刻的哲学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顶层设计、超级理性,这些对于人类来说虽然非常重要,但同时也是十分危险的东西。人类必须以此来代偿,必须为这些东西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悖论,也是人类存续的不二法门。

递弱代偿的基本原理,递弱代偿的漏洞(9)

按照现代宇宙论的说法,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开始的。在宇宙的物质演化过程中,物质演化是一个存在效价递弱的过程。宇宙大爆炸的一瞬间产生了3种基本粒子,分别为夸克、轻子和玻色子。然后这3种基本粒子又导出92种天然元素。虽然现在的化学周期表上有100多种元素,但实际上自然界只有92种天然元素,其他都是人造的。92种天然元素再往上分化为上千万种分子。现在化学界认为分子最少有一千多万种。从这一千多万种分子种继续分化,导出上亿万种生物。

现在生物学界普遍认为,加上已经灭绝的生物在内,宇宙中最少已经有上亿个物种,甚至更多。可见,宇宙物质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万物生生灭灭,又灭灭生生,不断衍生,分化。这个分化过程必然使各个分化者呈现出某种重新合一的倾向,即多变一。或者说,是达成某种统一结合结构的内能。

当任何物质一旦进行分化,它就有一种重新构合自己使之回归为一的内在要求,这个要求借以实现的方式就是“感应”,这个要求得以实现的结果是“结构”。越原始的存在,它的分化度越低,分化衍生的条件就越少。我们说越后衍的物种,比如人类,他越发展,他的生存条件就要求得越多,越高,原因是人实际上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步步分化的后续产物,由此分化到终端阶段,分化开来的其他物类就都变成了他的存在条件,他必须把这些存在条件(其他动物、植物,以及亿万生物)都拉来做为自己的生存依据,谓之“依存”,才能确保自身的存在延续。

递弱代偿的基本原理,递弱代偿的漏洞(10)

所以,“条件”这个概念在哲学上是由于万物的分化进程导出的,重新结合为一的内在要求又导致所有的分化残体都构成分化物的条件,这就是为什么原子会结合成分子,而分子演化到大分子后又必须把自身结合成细胞的原因。

通过现代生物科技我们发现,相对于其他高度进化的生物而言,单细胞生物的分化程度较低,所需的生存条件格外简单,它们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存力度,尽管它们的生存能力远不及后来出现的高等动物那么花样翻新,情况复杂,人类在胚胎期也是由单细胞演化而成的,比如受精卵。可是当细胞一旦分化,分化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骼细胞、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等等,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胞就都无法单独生存了,它必须找到其他的分化产品,就像找到自己的家乡或兄弟姐妹一样,然后与之达成一个新的结构,生出许多新的属性,这样才能避免死去或弱化。于是,人体就产生了。

递弱代偿的基本原理,递弱代偿的漏洞(11)

因此,随着分化进程的发展,衍存条件与日俱增,同时为了达成对越来越多条件的占有,感应的程度就必须越来越发展,从而由感应状态逐渐发展到感知状态。于是,人的感性、感性与理性的交织、直至最后的纯理性,才开始出现。这是从宇宙物质的总体演化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理论模式。

在哲学上,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个新的本体论模型,进而建立一种全新的、动态的本体论思维(这是要把以前哲学中的本体论全部推翻的节奏呀)。总之,人类的精神不过是物质载体的一种求存代偿属性,人类所具有的精神和感知能力其实只不过是宇宙原始物质所固有的某种物性的增益延展而已,它并不是人类所独具的超自然品格。它不是超验的,更不是凭空而来。来源网络,发布在此仅做备份。如有侵权秒删。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