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作品。
作品主要讲述了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也就是哈姆雷特的母亲。随后,哈姆雷特老父亲的鬼魂出现了,说出了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真相,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
哈姆雷特通过装疯掩护自己,并设计"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就是自己的*父仇人。
由于哈姆雷特错误地*死了心上人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利用这件事,想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了丹麦。得知奥菲莉亚自*之后,哈姆雷特被迫接受了和她的哥哥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时,哈姆雷特的母亲误喝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中毒而死。
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死了克劳狄斯。
那段经典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写在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
这段独白发生在哈姆雷特的父亲去世2个月后,哈姆莱特从一个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王子变成了一个身负*父之仇、夺母之恨的人,而且自身性命也难保。这时,哈姆雷特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对生活开始有了深刻的思考。
于是有了这段经典独白,这段独白脍炙人口,是哈姆雷特在权衡自*的利弊,还是对人生的哲学思辨?众说纷纭。
但今天我们不是解读这段经典独白,我们解构一下它,也别有一番哲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不值得考虑的问题。人不光是为了一己之得失,一时之悲乐而活着。每个人对自己都不是拥有独立处置权。生存还是毁灭,往往由不得我们的主观意志,更由不得我们的主观行为。有时候,我们生不起,死不对;有时候,我们生不对,死不起。生存还是毁灭,只能交给上帝去思考。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都不高贵。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只会让明知的错误继续错下去,造成更大的,甚至无可挽回的错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暴君会依旧是暴君,奴隶仍然是奴隶,世间的不合理何时是个头?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默默等待那最后一根稻草的来临,不作出积极的改变,你还有资格渴求来世的幸福么?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总是会流血,总是有牺牲,等你死后,你有立场对那些死去的人的亡灵说,你的行为是高贵的,你所付出的代价是高贵的么?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它无数血肉之躯所无法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也不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无法避免的打击,都不是我们所逃避的,所畏惧的,只是我们所不想公开的。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才是我们最逃避的,最畏惧的,即使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所有的痛都可以消失。
死了,睡着了,就不会做梦了。即使做梦,在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也不会使我们踌躇顾虑了。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不是畏惧死后的遭遇,而是畏惧斗争所付出的代价自己是否承担得起,是否影响自己当下的生存。我们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讽,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蔑视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劲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就是因为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能结束我们的一生。
负着这样的重担,在劳烦的生命的压迫下*流汗,不是因为我们惧怕不可知的死后,而是因为我们惧怕不可知的生的未来,不是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而是惧怕有太多人来来往往的现实社会,不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而是我们被我们自己迷惑了,被*迷惑了,被太多太多的诱惑迷惑了,我们不要飞向我们所不知的痛苦,而不是不敢。
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变成了强者,决心的炽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金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会顺流而上,充满着行动的意义。
且慢,美丽的奥菲利亚,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请忘记忏悔我的罪孽,忏悔我的功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