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履历的复杂性,使得《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主角杨立青充满了传奇色彩。就像一个江湖侠客历经了一生的故事,总有阴晴圆缺一样,跌宕起伏的变化就是杨立青的个性描绘,也是这部剧的特色与亮点;而从这一点来说《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主角——伪团长龙文章,其角色的塑造显然就比较单薄了一点,尽管也被兵痞们怀疑有骗子、恶棍、无赖、流窜兵痞的底色,但在剧中展现的机会并不多,或者说还远远不够深入,缺乏应有的个性层次与思想厚度。
从叙事视角来说,叙事视角的选择有时就是一部剧给观众深刻印象的法宝之一。《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剧从头到尾都是线性叙事,方便观众的理解;而《我的团长我的团》则是借助于叙述者孟烦了这位老北京小太爷细碎恶毒的口吻来讲述的,某种程度上说,孟烦了这一角色不只是叙述者,还是故事的参与者。这种基于全知视角之上的限知视角,与好莱坞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类出一辙,叙述者瑞德的讲述使主角安迪杜弗伦的神秘感呈现得淋漓尽致,而孟烦了的讲述使伪团长龙文章这一角色有了相当的真实感,特别是孟烦了絮絮叨叨的评判,让龙文章给观众的感觉更像是骗子,无赖甚至恶棍。
限知性的叙事视角是与中国宋元以来的话本叙事传统迥然有异的,能够使主角始终保持一种天然的神秘感,远不足以描绘出主角的完整面貌。除了龙文章自己在虞啸卿面前的供词(这肯定是有选择性的),没有人能真正了解龙文章究竟来自哪里,有哪些从军的履历,而他所说的话可信度究竟会有多高……这就是限知视角的妙处,本来可以使龙文章一直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神秘感,却偏偏因为孟烦了这一限知视角的缘故,叙述者孟烦了开口就是牢*满天,自己倒是过足了嘴瘾,抢尽了风头。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中,杨立青始终都是主角,其他配角都是众星捧月,这也说明编剧有相当的阅历,对于英雄人物的三突出原则还是深有体会的。当然,缺乏 相当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的观众恐怕就有点难理解角色的内涵。无论杨立青在成长、转变、成熟的任何时期,他周围各个圈层的人物都充当了他的良师益友,杨立青无论是在黄埔还是北伐既有董建昌这样热心的人生导师,还有瞿恩这样免费的精神导师,以及身边派别不一、信仰各异的黄埔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