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景观栈道)
栈道是在升高和下缒均无法采用的情况下使用的,一般洞窟较大,可以葬入多棺后才会这么干,否则成本太高。
葬毕,洞窟满棺后,便会将栈道拆除,亡人在洞中就可以安息了,也符合人类“下葬为安”的丧事心理。
上述三大“秘法”仅是经过对史料的整理研究,推测出来的,毕竟真的崖洞葬谁也没有亲眼见到过。实际上,具体操作的细节早已随着崖洞葬俗的消失而失传。
(试攀崖墓)
当然,崖墓运棺方法肯定不止这三种,如洞窟比较低矮的话,可以在下面搭脚手架或是堆出高台,将棺材送入洞中。
民国人刘锡蕃《岭表纪蛮》记载,凌云岑氏祖坟就是从山下垒土至洞口,将棺柩送进山洞的。有权势的当地头人,“殚民之力,筑土架台,运棺其中,事后台卸土撤,而棺乃独立岩际。”
另外,也不排除将尸体与棺材分开送入洞窟中,再收殓的可能性。
(崖墓出土独木棺)
还有网友问,葬这么高怎么扫墓祭坟?崖墓封葬后,是忌去洞窟中打扰亡灵的,祭祀都是在山脚下进行,此即《岭表纪蛮》所记载的,“每逢清明,其子孙必祭于塔下”。
还有网友问,现代有“找宝人”专门盗取崖墓中的随葬品,古代有人盗崖墓吗?当然有的。
崖墓一般处于高山峭壁之上,在古今想盗宝皆是很难的。但再难的事,难不住取宝心切、急于发财的盗墓者。
(崖墓出土古尸)
因为崖墓太高,很少有人能上去,崖墓藏宝的传说就多了起来,以致于崖墓被传成了藏宝洞,洞中那些棺材成了藏宝箱——这更诱惑了盗墓者和找宝人。
广西全州一处山上的崖墓,被传藏有诸葛亮的兵书。明人郎瑛《七修类稿·奇谑类》中“武侯兵书”条称:“广西全州山上,有武侯兵书木匣,岁或一换新板于外。予旧曾闻之未信,今大中丞顾东桥云亲见也。”
有意思的是,这种民间传说竟然连皇帝都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