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哪个译本最好书评,哪个版本的乌合之众译本最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1:36:40

《乌合之众》虽然是在1895年首次出版,但读完后你会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观点丝毫不过时,反而会让人茅塞顿开。

经典就是这样,经得起一代代人的验证。

走进勒庞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人。高中毕业后,赴巴黎大学读医,186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乌合之众哪个译本最好书评,哪个版本的乌合之众译本最好(5)

勒庞在巴黎求学之际,正值拿破仑三世当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参军充当军医。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工人阶级意欲建立巴黎公社,但随后却遭到资产阶级和普鲁士军队的疯狂镇压。

在这一系列革命事件和社会运动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勒庞,始终以旁观者特有的冷静进行思考。

1879年,勒庞进入巴黎人类学学会工作,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

由于他的社会心理学观点不为学会所容,勒庞于1888年与学会决裂继而辞职。

此后,勒庞走上独立学者的道路,在深刻反思文明演变和社会变革的同时,并于1895年出版《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哪个译本最好书评,哪个版本的乌合之众译本最好(6)

勒庞漫长的一生,恰逢欧洲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深度动荡和变革时期。

也许正是这段动荡的局势,让勒庞的《乌合之众》充斥着对群体的负面偏激的描述,而不是全面客观的论断。

认识“乌合之众”

尽管《乌合之众》有很多局限和瑕疵,但是读《乌合之众》现实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

勒庞口口声声强调的群体,并非真正的乌合之众,只是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让他对群体持否定态度,没有对群众作出全面客观真实的历史评价。

今天,面对标榜着言论自由与个性张扬的网络信息时代的喧嚣。

我们重温勒庞的《乌合之众》,不是宣扬其反集体主义思想,而是如何在自媒体流量的裹挟中,保持独立冷静思考的能力,避免成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浮萍

《乌合之众》的篇章结构非常简单,分为群体的心理及特征、群体的意见与信念、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我们以缀玉穿珠的方式,摘录书中的原文,一起重温穿越百年的经典魅力。

团结群众:“想要领导群体,不能根据平等学说的原则,而是找到一些能让群体动心的东西,这些东西要能够诱惑他们。”

法不责众:“群体是个无名氏,不必承担责任。群体里的个人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而独自一人的时候,他却不敢发泄并加以限制。”

不怕牺牲:“在一个群体中,每一种感情和行为都是具有传染性的,其程度足以让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

英雄主义:“正是因为有群体,而不单单是孤立的个人,才能够让人不顾一切地慷慨赴死,去维护一种教义或观念的胜利,会让人怀着赢得荣誉的热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煽动群众:演讲者想要感动群体,就必须信誓旦旦、言之凿凿、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并且不断地重复强化。

乌合之众哪个译本最好书评,哪个版本的乌合之众译本最好(7)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判断力、有控制力且独立思考的个体。

如果融入群体中,我们尚能依然如此,我们便是真正的自己。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腾飞的起点上,莫入歧途、一路向前!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