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见过实物
此外,很多综合杆都是以4.5米和5.4米为主要研发尺寸,随后用同芯棒的设计思路向上堆叠(很多尺寸配节可以通用)。这样的情况下,鱼竿在长尺寸的设计上是需要有所“妥协”的。除了市面上最顶级的品牌的最贵的几款产品以外,其他大多这么做,这不仅仅是模具成本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售后配节。
如果每个尺寸单独设计,模具和配节成本太高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希望长期经营的渔具企业(低断杆率是声誉的保证),你的妥协性方案是什么?必然是:加大重量,放弃综合竿的思路,长尺寸最起码要有鲤鱼竿的强度,这样能够明显降低断竿率。如果还能稍微轻量一些最好,实在不行的话,我先保证足够的强度,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开沃剑舞鲤,化氏龙纹鲤。(一般7.2米、8.1米是他们主要关注的尺寸,调性以此为基础)
在现有技术和材料的情况下,长尺寸的鱼竿要做到又轻又硬几乎没有可能。不要觉得我钓的都是鲫鱼,反正鱼不大,要这么高强度做什么?长竿断了比较多的情况是提竿和抄鱼,溜鱼拉断可以说微乎其微。如果要解决这两个断杆情况,要么是钓友水平都能达到高手的提竿寸劲外加使用超长的抄网,要么就是增加重量提升绝对强度。
所以大部分钓友在选择长竿的时候,要么接受部分鱼竿偏软不太好抛,要么就要接受有些鱼竿比较重手,这是台钓竿受力模式造成的,除非工艺有突破,否则确实很难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