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定增”尽管是传言,但“收紧”已有先兆。定增市场却在悄然发生变化。
变化一:
9月份至今仅有一只定增基金提交了核准申请。
变化二:
近两个月上市公司定增批文发放速度放缓。
变化三:
部分上市公司定增规模大比例缩减,更有上市公司直接放弃了定增。
已曝出多项“瘦身”指标
没错,上万亿的融资市场不可能被一刀切断,但已有种种迹象表明,定增正在收紧。
券商中国记者今日翻阅了证监会上周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有16只公募基金清晰地标注了“定增”的字样,而最后一只提交申请的日期是9月9日。这样意味着,在此之后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新的定增基金提交审核申请。
具体来看,这16只定增基金中,有7只基金管理人为九泰基金,建信基金有2只。而大成基金、财通基金、中欧基金、红土创新基金、东海基金、广发基金、创金合信各有1只。
这其中,最早提交申请的是九泰基金“锐兴定增主题双轮驱动混合型”基金,今年4月22日申请材料被受理,但最新反馈意见日则是在9月18日,至今还未得到批复。
按照监管层在基金公募申请核准进度表所公布的信息显示,简易程序审核期限为20个工作日,以受理日为准。而实行简易程序审核的产品类型主要包括:常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货币基金、常规发起式基金、理财基金、单市场ETF、跨市场(境)ETF、常规QDII基金。分级基金、创新产品及其他特殊产品适用常规程序。
可上市16只定增基金审核期均超过了20天。按照他们的审核时间来看,4月份提交申请的有1只,7月份有8只,8月份有6只,9月份有1只。其中,有7只定增基金还只是停留在第一次意见反馈阶段。
如果接下来定增被大幅收紧,那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以参与定向增发为主要投资策略的定增资管产品势必将会遭受巨大冲击。这其中包括公募基金,券商、基金子公司和私募等参与到定增市场的机构。
因为他们面临定增项目大幅减少、无标的可投的尴尬境地,最终可能引发定增产品的批量修改契约甚至清盘。同时,那些定增资管产品规模较大的资管机构,也将因此出现管理规模的*。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备案的数据来看,当前基金专户和子公司定增产品的数量就达到2194个,而今年以来备案数量就有1143个,占比超过50%,同样券商和私募今年备案的定增产品数量也分别有58个和677个,占整体的比例都达到35.58%和62.79%。
而从管理人角度看,以九泰基金、财通基金、信诚基金、银华基金和博时基金等发行定增产品数量较多,参与定增市场较深入的资管机构势必将受定增政策收紧的影响较大。
今年以来,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依然较为火爆。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25日,今年参与增发配售的机构多达7505家,除了基金、券商、保险、信托、银行、私募等传统金融机构外,还有财务公司、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也参与其中。
其中,参与增发配售次数超过20次的机构有61家,主要以公募基金、券商和资产管理公司为主。其中,财通基金参与增发配售次数多达228次,累计获配投入资金546.96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中信证券,配售次数大85吃,获配金额达99.64亿元;申万宏远配售次数80次,位列第三位。
A股定增多指标“缩水”
定增模式发生改变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最近几个月来,定增的批文数量每个月都在下降,11月只有寥寥数家,正常情况下一个月会有十几、二十家。另外,除了获批数量,审核周期也在延长。有上市公司表示,今年的非公开发行从递交材料到发行用了差不多十个月,而前次的定增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10月以来,由于未收到定增批文,决定延长相关方案决议有效期的公司至少21家,包括新亚制程、亿利洁能、东睦股份、莎普爱思、安信信托、奥马电器、科陆电子、云投生态、康恩贝、华资实业、双星新材、天津松江、湖北广电等上市公司。
以上市公司天津松江为例,2016年3月18日, 天津松江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截至目前,天津松江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书面核准文件。无奈之下,只好发布了“关于延长非公开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的公告”。
从天津松江过会至今,已相距8月有余。而按照此前的定增流程和工作节奏来看,定增事项过会之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可以拿到核准批文。
从定增每月融资情况来看,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以来,两市仅有7家公司通过定增完成融资,合计融资额103.73亿元。而10月份,有49家公司完成826.4亿元的定增;9月份,有81家公司实现2004亿元的定增;今年3月至8月,每月的定增实际募资额也都在1000亿元以上。
而坐在跷跷板另一端的IPO则出现了越来越快的趋势。
券商中国记者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每月核发IPO批文的家数分别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至7月份开始,下半年下发批文的家数明显增加,7到10月份分别为27家、26家、26家及28家。而11月加上今日刚刚获批的14家,累计达52家,已经接近前5个月的总量。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监管的态度是将融资方式从非公开向全面公开方向在引导。
有投行人士称,今年以来监管层一直是这样在操作的,包括今年上半年监管通过窗口指导VR、游戏等一些轻资产行业的并购*限制等,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是“严控机构联合上市公司、大*、各类资金,利用定增和并购*等方式,进行无规则无底线的套利”,这说明监管层的目标是要规范定增市场,清掉其中的乱象,有利于再融资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而不是一锅端。
“再融资政策修订是否会出书面稿暂待斟酌,但当前收紧的原则和思路是确定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就是监管层的窗口指导。”深圳某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称,通常监管部门有了成熟的想法后在窗口指导中推行,最后再出台相应的政策,估计最终也不一定会出台明确的政策,肯定还是以窗口指导为主,逐步向市场传递政策风向。
据了解,在今年7月举行的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上,监管层对定增审核监管进行总结,基调仍然是防止定增套利、避免过度融资、引导脱虚入实。其中,严控“补充流动资金与项目铺底流动资金”、砍掉“非资本性支出”等政策红线,成为后续影响整个定增市场的关键因素。
监管的效果立竿见影,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上市公司对定增规模的调减。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合计有303家公司对定增规模进行了“瘦身”,其实际募资金额5809亿元,与这些公司此前规划的融资额8947亿元相比,缩减3138亿元。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