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肉麻的诗,肉麻的七言情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2:05:09

很多人觉得写古诗词的时候,妙手偶得的方式会比反复推敲更为高明,毕竟自古以来人们都更为推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就像“诗奴”贾岛,他作诗天赋上或许并不出众,但是他的每一句诗词都是千锤百炼,这也让他在唐代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名垂后世的大诗人。

写肉麻的诗,肉麻的七言情诗(1)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古诗词名句,其实都不是作者本人原创,他们只是对于原作者的句子做了改写。就像晏几道《鹧鸪天》中的金句“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其实便是改写杜甫《羌村》中的句子“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而这样的改写在诗词史上并不少见,而笔者本期便向大家介绍一首白居易没写红,却被刘禹锡随手一改红了1000多年的诗。

《板桥路》

唐-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写肉麻的诗,肉麻的七言情诗(2)

白居易这是一首肉麻情诗,句句深情,婉转动人。前两句描写了具体的地点和景象,在城西二十里的地方有一江清水,水边有杨柳依依。“柳”通“留”,在古代写柳一般都关乎别离。这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面四句。如今重新走过十五年前的板桥路,曾经和心上人在这座桥上别离,只是这一别便彼此没了音讯,至今也未能再听到对方的消息。

这首诗有着白居易诗的显著特点,那就是通俗易懂,全篇没用什么晦涩的字句,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典故,诗人只是将自己旧地重游的真实感想付诸于笔端,便让人读之怅然。如果单纯看这一首诗,其实写得并不差,以物是写人非,其中的感情也是真挚饱满。不过这首诗在白居易的众多诗篇中,并不出名。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便在于刘禹锡改了这首诗后,改后的诗作比起原诗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刘禹锡是怎么改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写肉麻的诗,肉麻的七言情诗(3)

《柳枝词》

唐-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改的诗,全诗想要表达的事情和感情并没有改变,最重要的结尾两句也基本没变,只是将“曾共玉颜”改成了“曾与美人”,这里的修改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基本没差。刘禹锡主要的改动在于把白居易的前四句精炼成了两句。

写肉麻的诗,肉麻的七言情诗(4)

其实我们在读白居易的原诗的时候,便不难感受到前四句的描写太过语多累赘。古诗对于文字的精炼是有着极高的要求的,将复杂的内容通过简单的笔触描绘而出会让人读的时候觉得意味隽永,就像画中的留白,可以让让读者自行发挥想象力。

白居易的前四句中,“梁苑”二字是实地名,但是在诗不同于游记或者散文,一般这样的地名不需要坐实。而且后文中也提到了“旧板桥”,这是一个更为具体的地点描写,所以白居易诗中的第一句其实是可以不要的。同样的,第四句中白居易已经点明了“旧板桥”,说明曾经是走过的,这和第三句中的“若为此路今重过”其实也是有重复的。所以第三句也是可以删除的。

写肉麻的诗,肉麻的七言情诗(5)

删除了这两句后,整首诗不仅没有残缺不全的感觉,相反给人一种构思精巧且凝练的感觉。虽然看似字数少了,但是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却不减反增,做到了涵蓄有味。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其实和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很像,不过崔护的诗描写的只是“昔-今”之别,而同样的字数,刘禹锡却做到了“今-昔-今”的章法结构,婉曲回环,可谓诗尽其妙,让人叹为观止。

不得不说,虽然是刘禹锡改写的白居易的诗,但经过刘禹锡裁剪的诗作确实比白居易原诗更具匠心,更让人回味。或许这也是白居易写的诗没红,而刘禹锡随手一改的诗红了1000多年的原因。

对于白居易的原诗和刘禹锡改过之后的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