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首先,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震动现象,其中绝大多数是伴随岩层断裂错动所产生,如火山爆发、洞穴陷落、山崩等也可引起地震,但其所占比列较小,且强度低、影响范围小。其次,还有应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地震,如爆破引起的。此外,由人类活动导致断层错动而产生的诱发地震,如水库诱发地震等。目前,世界上有两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震带,即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前者约占地震总数的 15%,后者约占 80% 。
1.地震震源
(1)震源:产生地壳震动的发源地。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震中区受破坏最大。
(3)等震线:地面上受震动破坏程度相同点的外包线。
(4)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2.地震震级
地震是依据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来划分震级的。中国科学院将地震震级分为五级。
震级是以离震中距 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最大振幅的 µm数的对数表示。
10mm→log10000=4(4级)
100mm→log10000=5(5级)
3.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破坏的程度。其不仅与震级有关,还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个工程从建筑场地的选择到工程建筑的抗震措施等都与地震烈度有密切的关系。
4.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震源越浅、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就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震中周围地区的破坏程度,随距震中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小,形成多个不同的地震烈度区,它们由大到小依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