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文字,也热爱写文字。
胸中有着数不尽的故事和一大箩筐要说的话,郑晓龙拿着笔埋头于书案。
没多久,小说《轻轻的敲门声》得到发表,他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
也是在大学期间,郑晓龙尝试剧本创作,完成了《两航归梦》。
30岁毕业,没有回到原先的工作岗位。
他去了当时正兴起的,在他看来可以自由创作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一年半的时间便当上了副主任,事业有了,成家的问题就被摆在了台面上。
02 同样爱好的人在一起
“你弟弟都结婚了,你还在等什么?我托人给你介绍了好姑娘,你快给我结婚!”
不管母亲再怎么催,甚至上手拍打,郑晓龙始终不急。
“我会结婚的,等我遇到,我自然就结了。你们着急没用的……”
用各种各样的话推辞着,郑晓龙确实在认真寻找自己喜欢的女子。
1985年春天,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第3届中短篇小说颁奖大会上。
33岁的郑晓龙认识了人们文学出版社的年轻编辑王小平。
同样爱好文学,同样为文字着迷喜欢写作。
郑晓龙约王小平一起在夫子庙看人来人往。
一起在中山陵前长长的台阶上抬头仰望。
在秦淮河的画舫边回顾历史。
互生了好感的两人就这样确定了恋爱关系。
只是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作,两人各有各的追求,结婚的事始终被放一边。
后来郑晓龙经常到外地拍戏,王小平随他去了不少地方。
当时在海南,只要出外景,郑晓龙就会摘野花编成花环送给在旅馆写作的恋人。
而王小平也在忙自己事的同时,打理着男友的日常生活。
郑家父母看儿子与女朋友感情这么好,更是开始不停催婚。
可1990年,觉得自身创作遇到瓶颈的王小平决定去美国深造。
郑晓龙并没有阻挡女友的脚步:
“你去吧,咱们经常写信,你相信我,我也相信你……”
每年只有两次团聚的机会,这次分离所激发的思念,让王小平和郑晓龙的感情更深了。
03 事业与婚姻齐头并进
1990年是郑晓龙名动四方的开始。
受第一份工作做农村部记者的影响。
郑晓龙最想要拍的就是扎根于生活,反映生活,属于老百姓的故事。
以从未有过的“室内表演”的形式创作《渴望》。
真善美得到传播,假恶丑得到消灭。
在张凯丽等人的演绎下,《渴望》成了引起全民观看的热播剧。
据说也是因为这部剧中将人性的优点进行放大,进而带动了一股“良善风”。
这部剧降低了当年的全国犯罪率,受到了公安部的表彰。
接下来就是一部《编辑部的故事》
有多少人知道冯小刚之所以进入娱乐圈,是因为郑晓龙的慧眼识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