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神秘事件,绝密档案梅里雪山真相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22:46:17

神圣的梅里雪山,屹立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

关于梅里雪山的未解之谜有很多。其中1991年中日登山队17名队员神秘死亡事件争议最大。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死亡禁地—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的神秘光环

梅里雪山与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都成千上万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转山人数最多的是2003年,前来梅里雪山朝圣者的人数达到了十万余人。

梅里雪山神秘事件,绝密档案梅里雪山真相(1)

梅里雪山转山

在藏民心中,卡瓦格博峰是至尊、至圣、至神的象征,梅里雪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灵之山,只可顶礼膜拜,岂可踩于脚下。

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

藏族人认为转山苦行一圈能消除今生的一些罪孽,给来世积下一些功德,很多人几乎每年都去转山。

藏族人转山的装具也较简易,用背夹背上单薄的被褥,再带一些糌粑面、酥油、茶叶等简单食物,杵上一根转山竹便上路了。

梅里雪山神秘事件,绝密档案梅里雪山真相(2)

在梅里雪山转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整个转山过程全程大需走十天左右,而且大都是无人地带,只有零星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小村庄,一路上还会遇到各种恶劣天气,可谓是比唐僧去西天取经还难。

梅里雪山登山记录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败。

◆抗日战争期间,一架美国飞机误闯神山禁地,试图飞越卡瓦格博峰顶,结果坠入冰川,机毁人亡。40多年后,1988年6月,由遇难飞行员的儿子克里奇率领的一支美国登山队,不远万里而来,想寻回父亲的遗骸。这支登山队爬到海拔4200米的高度已筋疲力尽,无功而返。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岳会,因连续遭遇雪崩放弃攀登。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5100米

◆1988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4350米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侦察队,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19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3日晚10时30分C3营地与大本营最后一次通话。1月4日早晨失去联络,中日17名队员失踪,造成了世界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6470米。

◆1991年1月6日~20日,梅里雪山搜索队,中国登山协会4人1月9日到达大本营,西藏登山协会6人1月16日到达大本营,日本救援队1月20日到达大本营因积雪过深,雪崩频繁,1月21日终止搜索撤营,攀登高度:5300米C2营地。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里雪山联合搜索队(日方12人,中方5人),因连续降雪,雪崩频繁,被迫终止搜索。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4500米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预报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也证实了此预报,为避免再度发生1991年的惨剧,队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营。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米。

1991年山难—中日登山队17人无一生还

梅里雪山神秘事件,绝密档案梅里雪山真相(3)

一个日本著名的登山运动员,因为马上面临超龄退役,想在退役之前,征服这座从来没有被征服的大山。他牵头组织了一个专业登山队,由中日两方面顶尖的登山运动员组成,所有设备自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这个联合登山队第一次登山,是在1989年。得知又有人要来征服神山,藏民们先是想劝止,无效。

虽然还没到转山的日子,藏民们却都自发地开始转山。他们虔诚地向神祈祷,求大神不要被人征服,也求大神原谅这些人,让他们能安全归来。

这次登山,完全按专业登山的一切规则进行,一步一汇报,五步一扎营。就在马上面临冲顶的时候,指挥部忽然用无线电通报所有队员,必须立即撤回驻地,而且是撤回山脚下的驻地,因为有气象监测表明,一股风暴正以极快的速度向雪山移动,如果不马上撤到安全地带,恐怕会有危险。

队员们无奈,只好服从命令,撤下山来,当所有人都退回山下以后,气象监测又有了最新的消息,那股风暴,居然在半路上打了个弯,走了。

可是既然撤下来了,按登山界的行规,就宣告了这次登山的失败,那是断不能立刻回去重登的。

但是在1990年的时候,这群人再次来登山。

梅里雪山神秘事件,绝密档案梅里雪山真相(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