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真的堪称“喜剧高手“,每一个动作,都让观众笑得前俯后仰。
但这也是一种悲哀,说起周星驰,我们脱口而出无厘头、喜剧、搞笑、夸张等等,诸如以上的词汇。
所有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喜剧片,回忆起来都是周星驰演的这个角色在荧幕上装疯卖傻的动作。
时隔多年,我们再也记不起包公做了些什么,忘了那个会特异功能的赌徒经历了多少次冒险,忘了鹿鼎公怎么收服7位美女。
但我们记得至尊宝被套上紧箍咒,放弃挚爱的紫霞仙子。
记得尹天仇那天早上对女孩说,我养你啊!
记得了阿星说的那句“人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也记得阿星抱着哑女,手里攥着棒棒糖的画面。
2周星驰的电影很多,但是印象中总有一些电影与我们常规认知的不太一样。
早年间那些为人熟知的无厘头喜剧片,其实基本都是周星驰参演的,他只需要尽力演出一种夸张的喜剧场面即可。
但,正如《长安十二时辰》里,林九郎评价徐斌时的一番话:认识一个人,光靠一些文字和图像记载就够了吗?
只看周星驰在电影里搞笑到极致,就能认为他是一个爱笑活泼的人吗?
这是生活教给我们的,往往爱笑的人,内心是极度孤独和自闭的。
就像小丑,你以为他是在诠释美好,其实他只是在让自己伤心地不那么明显。
最早见识过周星驰异于常人的一面,是周星驰带着徐娇来到《快乐大本营》的舞台,宣传新片《长江七号》。
那是我见过的《快乐大本营》有史以来最尴尬的一期节目,荧幕上的那个活泼洒脱古灵精怪的角色仿佛不曾存在过一样,站在舞台上那个带着白发的人,木讷,不苟言笑。
主持人的对话,本来期待周星驰的回复,却半天也说不出什么有爆点的话。
也许,这就是周星驰。
也许,这一直都是周星驰。
曾经那个只需要让大家看到这种无厘头表演,就可以高呼周星驰万岁的年代,让很多人忽略了其实周星驰想表达的东西。
3从1994年开始,周星驰开始了自己自导自演的影视生涯。
所以,一般评价他的作品,我们都要区分开来。
从《国产凌凌漆》开始,周星驰的风格越来越区别于从前。
周星驰饰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小,外表也越来越邋遢。
就像,很多人会以为,《喜剧之王》相比起周星驰以往的作品来说,要变得克制,喜剧效果也不那么强烈,或者说,不那么癫狂了。
因为,周星驰自己导演的片子,可以用尽全力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只是扮演一个搞笑的玩偶。
虽然他偶尔也会制造一些充满巧合的场景,让主角因为突破现实想象而造就的笑料。
但是,比起以往搞笑就是纯搞笑,后来周星驰的作品,只是希望用搞笑的场景,来掩盖角色当前的窘境。
4就像《少林足球》中,就像星在时代广场门口与教练探讨少林功夫的真谛与实力。
星说的越高大上,配上他目前邋遢油腻的中年男人形象,再加上听客是一个同样落魄的失败中年老男人,这是一种对比的笑料。
但是,这个场景恰恰说明星充满理想,却总是找不到出路的苦恼。他像是一个路上随处可见的推销者,表面上是在推销产品,其实是在掩盖着自己的中年焦虑。
同样的场景,还有星去劝说大师兄,用少林功夫 唱歌的形式,推广少林功夫。
舞台上两人极不正经的表演,配上台下老板和观众的严肃表情,所形成的喜剧效果就是,小人物用极不合理的方式迎合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