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寺前殿宋代彩塑组合
建筑彩塑历经岁月,如何在当代得以延续,并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留存后世?文物包含着历代的信息,当下,我们应该如何修复?2014年,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在修复前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和详细的论证,且用了“可识辨修复”,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可见修复在当下绝非易差。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前后比较
英国历史学家乔纳森·里(Jonathan Rée),曾在论述维多利亚时代“复原”的哥特大教堂称,“在那个时代显得无法挑剔的哥特,但今天看来,却有浓厚的维多利亚味,当时复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今天看来却像出自拉斐尔前派。”看见修复在当下发生,亦是未来的历史痕迹。
意大利艺术史学家、意大利中央修复研究院创建者和首任院长切萨雷·布兰迪(1906-1988)在《修复理论》一书中以相当多的篇幅谈到如何在现状中发现并认可已有的艺术一体性及其独特特征,使现状本身能够被认可为恰如其是的艺术作品,即恢复其应有的艺术作品认识和地位。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那种“直接在作品上实施修复”。他的理论或可对当下的修复有所启发。
(注:本文对比图(除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外)和历史图片来自于闫鑫《关于晋城青莲寺重妆彩塑个人意见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