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代的史籍《竹*年》上记载着:“帝癸十年(公元前1809年,夏代),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伊、洛竭”。这是世界上有关陨石雨的第一次记载,距今约3595年,一场陨石雨坠落,并伴发地震,因此伊河和洛河断流枯竭。可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天象观测和陨石记载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地。
夏禹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其时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天雨金三日”;商纣时,“天雨石,大如瓮”;周成王三十四年,“雨金于成阳”,时代约为公元前11世纪。这些记载都是有文字可考的最早一批陨石记录。
鲁僖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日,“陨石于宋,五。”这条记录有确切日期,为公元前645年12月24日,有较确切的地点——宋国,有陨石的数量——五块。
从汉代开始有了比较详细客观的陨石记录。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21年),有陨石落于东郡。还有一些记载,说“雨金”,而落地化为石;或者说落下了“绿石”。
公元前89年3月9日,汉武帝时期,“雍县无云,如雷者三,或如虹气仓皇,若飞鸟集械阳宫南,声闻四百里。陨石二,黑如黳。”
赵石勒时(公元330年~333年),“星陨于邺东北六十里,初赤黑黄云如幕,长数十匹,交错,声如雷震,坠地气热如火,尘起连天。时有耕者往视之,土犹然沸,见有一石方尺余,青色而轻,击之,音如磬。”公元612年5月28日,陨石落于吴郡,“掘地,入二丈得一石,径丈余。”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的一段记载:“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这是中国古代最全面、真实的一次陨石记录的描述。
在前述《梦溪笔谈》的记载中,已经有陨石降落于居民区造成火灾,“藩篱皆为所焚”的记载。而从元代开始,陨石降落于居民房屋院落,形成灾害的记载明显增多。
元英宗至冶元年(公元1321年),云南的洱海东部,“雨铁,民舍山石皆穿,人物值之多毙,谣俗号日铁雨”;元顺帝至正末年(约在1366年~1368年之间),云南晋宁“天雨铁,伤禾,人物触之多毙”。清代顺冶十三年(1656年)三月,湖北天门县“夜,烈风,城内堕石,压居民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