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人类祖先并不弱事实上要明白的是,人类智力上的取胜都是生物进化的成果,而智力进化的过程则是蛋白质的补充和营养的摄取,这从侧面说明,人类祖先并不弱。
古猿的进化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在于直立人的出现,直立人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可以双足站立行走。可能在今天,人们不会觉得双足行走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对于生物进化来说却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首先,双足站立意味着双手解放,人类不需要靠着四足行走来进行行动,国外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双足行动只有四足行动能量消耗的四分之一。
人类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来进行其他活动,站立后的人类在人体工程学上可以说是一个构造精妙的“弹弓”。我们都知道像灵长类动物都会丢掷物品来赶走入侵者。
直立行走的古人类
不过灵长类动物的肩部肌肉结构是它们不能像人类一样能够很好地将手臂外旋展开,因此在动能上就损失了很大一部分。
另外,由于站立的姿态,在进行抛投动作时,躯*力量能够从足底一直传输至手部,人类可以进行更远距离的抛投,同时还具备更大的力量。
空出的双手在后来的工具使用中,人类发明了长矛,弓箭,除了智力的贡献外,身体结构的变化使得人类有了更多方式去发力,捕猎也变得更加轻松。
人类不需要像其他动物那样进行猎物追,同时还能很好地节省能量,这些能量在食物充沛的情况下还会转变为脂肪,帮助人类越过冬天。
尝试发明工具的古人类
人类的进化不光是行为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的“退化”也让人类在生存中占据更多优势。身体大部分地方褪去的毛发能够让人类更好的进行散热。
在耐力方面人类祖先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狩猎活动。换句话来说,即使人类祖先什么也不干,就光追着猎物跑也能把猎物活活耗死。
身体变化让人类祖先有了更多的探索机会,火焰的利用更是进一步加强了人类在夜晚的防御能力和统治能力。工具的使用,语言文化的交流使得人类越来越强。人类祖先就是靠着这些能力存活下来,最终成为陆地主宰。
钻木取火
进化的选择我们如今很多时候把人类的成功进化都归功于大脑,人类的大脑是亿万年进化以来最精密的“仪器”。如今人们都知道脑容量的重要性,但在演化的道路上,脑容量不及尼安德特人的智人却占据了上风,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脑子大小并不是影响认知水平最关键的因素,科学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差异。以啮齿类和灵长类为例,啮齿类在演化过程中脑内神经元大小及数目在同步增加。
而人类只有神经元在增加,单个神经元的变化并不明显。但这种方法使得大脑变得更加经济高效,更多神经元的数目能够缩短神经元之间的距离,加快信息在大脑内的传递。
类似的证据也来自于灵长类和大象的比较,大象虽然有着更大的脑容量,但大脑神经皮层的神经元排列密度远没有黑猩猩或者人类这样密集,于是在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上,也是灵长类动物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