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葬礼汉民参加要戴白帽子吗,回族可以参加汉族的葬礼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05:08:46

刚才看到有人吐槽这本书,说应该扔到垃圾堆去。于是忍不住发一下今年三月份写的小文章,来支持一下《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

《穆斯林的葬礼》再读有感

第一次读《穆斯林的葬礼》是在2006年。那时候只是慕名而来,听说过,不知道讲的什么。当时确实没什么感觉,只是在新月死去的时候哭了。(年轻时候眼泪真是多啊!)

今年再读是因为家里需要增加一位回族亲戚。我买回这本书,想让我的孩子读一下,了解一下回族这个民族,他们的《古兰经》,他们信奉的洁净的灵魂。我只是想让孩子学会民族尊重。她十一岁,看了个开头,就放在一边了。她读不进去,疫情在家也没事,那我又来读。

这次读,读的很精。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关于玉的历史,关于婚礼程序、葬礼程序,关于二战期间英国的描写,我都是一带而过的,我只是单纯的想知道故事的结局。现在就细细看完了,用了三天的时间。

关于故事线索。通过标题就很容易知道,玉和月是两条线,玉是韩子奇的人生脉络,月是韩新月的人生脉络。前后五十年的时间跨度,同时推进,而且任何一篇在大结局面前都可以独立成文,这真是作者的高明。所以,我们通过一本书,同时看两代人的命运,通过玉来体现韩子奇对新月的爱,玉和新月是他心头的两块肉,其余的一切都寥寥。新月是韩子奇的希望,是他从小苦苦追寻的圣地,是他活着的意义。

关于人物

韩子奇。韩子奇叫做易普拉欣的时候,他还是个懵懂的孩子,想要去朝圣的流浪儿,只有经名。我理解,那时候他是回回族中普通的芸芸众生,他知道去朝圣,对朝圣、对自己的民族信仰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只是众信徒之中一人罢了。当他看到玉,找到了灵魂的闪光点。于是他有了名字有了家庭有了归宿。这个名字是来源于师傅,这种归宿其实只是玉,所以他和壁儿只能共苦不可同甘,没有了生活的压力,慢慢疏离了。他对玉儿的感情,看似很突然,很不理智,被战争所累,但是内心里,他是爱着玉儿的。玉儿是按照他的理想打造出来的模样,一个可以与时俱进与他心有所感的女人,也是他孤苦一生刚强一生唯一有爱情的人。韩子奇悲哀么?没有,我不觉得。他是一个果断的人,他是一个平凡的信徒,易普拉欣虽然在莫名的原因下成为了停妻再娶的罪人,但是他的罪犹可恕,在他体会了爱情之后,再也没有和壁儿同床,他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我不觉得讨厌他,不觉得他可怜,也不觉得可恶。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毅力,有担当,有思想的男人,很理想。

壁儿--韩太太和姑妈。这两个女人,虽然每天五次洗礼都按时做,是最虔诚的信徒,恪守着回族一切的禁制,恪守着古老的未开化的文明。这两个人是典型的旧社会妇女的代表。任劳任怨,以夫为天,在艰难的时候也是可以挑大梁的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没有文化从未寻求改变,不能与时俱进还要怨天尤人,壁儿作了十几年的韩太太之后,沾染了资本家的气息,因为文化层次的原因,格局小,单纯,有着自以为的善良。姑妈和韩太太应该合二为一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韩太太在自认为的大事上自以为是的为孩子操劳着,赶走了候掌柜导致*,也导致后来被候掌柜大儿子报复,破坏了天星的婚事,打碎了新月的活着的希望。哦,貌似她没做什么好事,对,读的时候我对韩太太是憎恨的,但我又知道,就算今天,这样的母亲也不在少数,这种憎恨是落不到实处的。我能想象当我指责她的时候,她会说,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啊,你为什么不领情呢?我这一辈子还不是为了你们!!我想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也是怕大家不好骂,就把一个母亲应有的温柔体贴无私的品性放在了姑妈身上。让姑妈承担了母亲应有的模样,作者真是小心思,大道理。姑妈死去之后,韩太太就没有登场,如果一个母亲的良善都不在了,那就没有必要称之为母亲了吧。所以,她亲手为新月做了“埋葬”。事实上,新月短暂的生命正是被韩太太一点点推入坟墓的。这个刽子手,她是愚昧无知和自以为是的。最虔诚的教徒,但不是最好的人。这是在说明什么呢?我没有宗教信仰,不是非常理解,但是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信奉者,我想作者并不是想对宗教说什么,而是讽刺那些徒有其表的信徒。任何一个宗教都是需要精神继承的,对于宗教精神的领会,才是驱动人行为继承的动力。所以,家里这两个最虔诚礼拜的人并不是作者想要宣扬的宗教继承者,而那些真心自己的工作,生活有追求有向往,善良而又真挚的人,即使没有每日五次的洗礼,却是真正的洁净的人。

新月和玉儿。新月这个敏感的少女,善良的,充满希望的最美好的形象,她就是被撕碎的那个美。悲剧,源于什么呢?从出生就名不正言不顺,看似缺少了母爱,但获得了父爱、兄长的爱、楚雁潮的爱情,姑妈的母爱,闺蜜的爱。她获得了一切可以获得的,太过完美,只能离开。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哥哥说她苦,姑妈也觉得她苦,爸爸对她满怀愧疚,但最大的苦,只是她的爱情没有得到真正母亲的祝福。其实她是整个故事里最幸福的人。玉儿,她的母亲,这两个人是一组形象。玉儿是作为女性知识群体的觉知,新月就是这个群体的崛起。玉儿勇敢的追求了爱情、自由,她得不到的归宿是旧社会战争的遗留问题,她的远走他乡是遗憾和愤恨。在新月这里,monitor就是新时代的壁儿,她固守着自认为正确的阶级斗争观念,可笑的用自己并不完备的人生观诠释着爱。Monitor所体现的观念冲突,比壁儿和玉儿的更加明显和激烈,新旧观念的交锋,通过monitor和楚雁潮的对话变得易懂可理解。因为有楚雁潮的助攻,新月的人生是完整的,美满的,没有遗憾的。所以这次读的时候,我并没觉得多么难过,我感觉随着新月的死去,作者内心里最完美的人生已经构架完整,毫无遗憾,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想过的生活,没有一点遗漏。新月是幸福的。

最后说一下楚雁潮。楚雁潮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个点的设立很有意思。本来他会因为这个惴惴不安,但是独立的思想,解放的意识,鲁迅文章的深刻理解,让他成为超然物外的那个人。所以我想,这个人物是作者虚幻出来,表达情感诉求的主要途径。作者用大篇幅描写了鲁迅的《铸剑》那首无字诗的翻译。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过度关注,这次读的时候,感觉那才是全书的精华。有时候我们对旧事物的情感是不知如何表达,没有文字可以承载,才出现了无字歌。对,因为我们不知道说什么,我们对充斥在身边的情感不可诉说,好比辛弃疾说“天凉好个秋”,这不是感慨秋天,而是对这个世界不想说。楚雁潮的时代,六十年代,文化及思想,都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最大的年代,这种突发式的改变,往往适得其反,而身在其中肯定有很多感受不可言说,那么大家一起来哼唱无字歌吧。在韩子奇和楚雁潮谈话的时候也提到了这部分译制,楚雁潮说是新月的提议。所以,全书中对无字歌最有感觉的就是这三个人,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还有玉儿。这种思想的共鸣,强过任何言语,灵魂的撞击更为热烈。所以, 新月能够遇到这样的爱人,何其有幸,何其幸福。楚雁潮是一个浮在空中的人,他是美好的向往,是作者渴望被理解被接受的精神产物,他不用做很多世俗的事情,对爱情的诠释,对工作的诠释,对精神世界的诠释,就是楚雁潮的使命。

关于葬礼

在书中描写的葬礼中,特别提到了“试坑”。我两次在读这个地方的时候,都很激动,充满了肃穆之情。可能因为我失去过亲人,我也去过墓地下葬的原因吧。小时候我远远看过,回民下葬悄无声息,他们不会像汉民一样哭哭啼啼,白花花的肃穆的方队,安静的葬礼,感觉很新奇。当我失去亲人的时候,我在墓地里更喜欢那样的安静。我怕那种悲伤中的哭闹,很吵。书中两次试坑写的都特别详细,这种细致的描写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因为试坑让活人和死人建立起来一种亲密的情感连接,直到最后亲手垒上土砖,捧起黄土。我很欣赏这样的送别,我愿意这样去送别,让死去的人拥有我最好的爱。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新月死之后,韩太太作为母亲为她做最后一次洗礼,洗“艾斯里”。这本应该是玉儿来完成,但是却是这个亲手断送了新月生命的,给了她无尽伤感的大姨。是,新月是被韩太太一手送走的。韩太太最终的愧疚,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都随着这唯一一次最后一次洗礼告终。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充满了对生命的的敬畏。让我想起美剧《国土安全》第二季,最后为穆斯林送葬的镜头,安静的只剩下海风。经受了最后的洗礼,对安拉的最真诚的赞美和歌颂,就像对每一个穆斯林的灵魂的赞美和歌颂,让亡灵走向归宿。

回味过后,那么穆斯林的葬礼到底埋葬了什么?埋葬了旧的理念在新生命上所创造的伤害,埋葬了动荡的时代对文化者的伤害,埋葬了生命中虚幻的美好。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感觉文笔也好构思也好,很像琼瑶小说。再读的时候,我才明白,所谓琼瑶式的爱情,才是被葬礼深深埋葬了,留下来天星的孩子,简单的生活,在多文化冲击后存留下来的朴素的生活。好吧,楚雁潮依然在,在墓碑旁,守护他的灵魂。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