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潜山,上世纪老百姓对于毛竹(楠竹)有一句俗话:过了七月半,新老一把算。回顾那个时代,山上100斤毛苗正好等同于100斤水稻,9.6元/百斤。农村生活所必需的篾器用具太多了,传统篾匠手艺人非常吃香,请手艺人要排队,大家都知道二三四月菜花竹易生虫,腊月或打春(立春)前,畈区人就担上干稻到有竹子的地方挑回第二年使用的毛竹,一般存放在屋后淹沟(滴水檐下)处,甚至搭些芭茅在上边。
为什么要等到七月半呢?立春至七月半,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因竹子生殖生长,竹子水份多、糖份多而疏松。又因为竹子资源少,老百姓使用篾器的迫切需要,七月半一过,就等不及磨斧头砍竹子了。所以才产生了:过了七月半,新老一把算。这里的“新”是指当年生长的竹子,“老”指前几年生长的竹子。
新竹子特征,竹节下部一圈白粉,表皮较绿。老竹子相对白粉渐退,老皮经长期日晒而显现黄绿色。
对于文玩原料实心竹来说,过了七月半,新老一把算,很显然是不适合的。原因是,实心竹就是选用两头实心,密度较高的竹段作原料。新竹子水分过多而疏松,经水煮易开裂和出现孔隙,所以新竹子过了七月半仍然是不能釆用的。